要么上交“蘋果稅”,要么離開 App Store

        砍柴網 2020-06-19 15:22:37

         

        要么上交「蘋果稅」,要么離開 App Store。

        6 月 16 日,一款名為 Hey 的郵件服務 App 發現,因為沒有提供內部訂閱的功能,蘋果拒絕在 App Store 上架其修復 bug 的新版本,并威脅要移除它。Hey 由 Basecamp 團隊開發,其聯合創始人dhh在推特上公開表示,開發團隊與蘋果之爭的核心在于,由于沒有提供內部訂閱功能,蘋果無法獲得 30% 的抽成。

        同一天,蘋果還在一份新聞稿中將自己標榜為所有開發者的朋友,并宣布 App Store 生態系統 2019 年在全球創下了 5190 億美元的銷售額。雖然其中 4130 億美元都來自實體商品和服務,典型如京東、美團外賣和 Uber,但蘋果依然力證了 App Store 生態的龐大。

        但就在當天下午,歐盟方面正式宣布對 App Store 展開反壟斷調查。

        這時距離 2020 年 WWDC 蘋果開發者大會還有 6 天。

        圖 /Fortune

        舍不得的 500 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開發者對「蘋果稅」的討伐由來已久,從亞馬遜到微信,從 Netflix 到 Spotify,抽成早已成為蘋果和開發者談不攏的溝壑。

        蘋果一方認為自己花了數年時間和數百萬美元來開發基礎設施,并最終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應用生態。開發者們在過去 10 年里從 App Store 中賺取了超過 1200 億美元,理應在享受現有生態和服務帶來好處的同時,做出一定「貢獻」。

        另一方則認為 App Store 多年來的基礎設施成本和運營維護成本,絕不是巨額抽成的理由。同時在以 Spotify 和 Netflix 為代表的在線服務商看來,蘋果并沒有為他們的服務推廣帶來多少幫助,而在獨自承擔高額內容和流量成本的同時,卻還要憑空分享給蘋果 15%~30% 的分成。

        越想越不對。

        圖 /TechCrunch

        2018 年底,Netflix 宣布關閉 iOS 版本的訂閱功能,iOS 用戶只能在 Netflix 官網或者 Android 版上訂閱。

        今年 5 月底,微信發布《關于規范公眾號內虛擬支付行為的公告》,宣布公眾號暫停支持 iOS 端的虛擬支付業務,包括 VIP 會員、充值及在線課程等,此前微信也曾一度由于「蘋果稅」在 iOS 端關閉贊賞功能。

        同時,還有大量的在線服務都在鼓勵你離開 iOS 的「監控范圍」進行訂閱。

        蘋果不是不明白 30%(次年起 15%)抽成對整個生態的撕裂,但僅在 2019 年,App Store 的抽成就為蘋果貢獻了超過 500 億美元收入,比百度 2019 年整體收入的三倍還多。

        App Store 給的錢實在太多了,蘋果需要在「生態」和「收入」之間不斷權衡,這也讓蘋果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有些糾結。

        4 年前,由于不滿蘋果 30% 的抽成,Spotify 呼吁 iOS 用戶到官網上以更低價成為會員。一個月后,蘋果以「繞開蘋果應用內支付」為由拒絕上架 Spotify 的新版本,但最終還是沒能阻止 Spotify。

        圖 /OneZero

        4 年后,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了 Hey 身上。

        不同的是,蘋果卻選擇性忽略了 Spotify、Netflix 等應用也都在繞開「應用內支付」。蘋果當然明白 Spotify 以及 Netflix 的價值,今年一季度前者營收 20 億美元,后者營收 58 億美元,這些收入基本都來自會員訂閱所得。

        但蘋果也明白,Netflix 等流媒體巨頭并不依賴 App Store 的流量,用戶對他們的認知也絕不是「一個 iOS 上的 App」。繼續強硬要求「蘋果稅」只會逼迫這些大型服務進一步選擇對抗,最終導致用戶將鋒頭指向自己,又或是破壞整個 iOS 應用生態。

        針對 Hey 這樣的小型服務就不需要顧慮太多了,相反一旦開了口子,大量中小開發者們要么跟進模仿,要么質疑蘋果,這些都是蘋果不愿看到的。

        圖 /Wired

        裁判開始參賽

        不過,最高 30% 的抽成大概不是矛盾的核心。Google Play 同樣有 30% 的抽成規定,國內應用商店的抽成雖然不一,但普遍較高。此外,在 PC 端的 Steam 也會收取最高 30% 的抽成。

        平臺收稅,自古有之。

        更深層的問題在于,不管在 Android 端還是 PC 端,開發者始終能選擇在其他商店或官網進行分發,用戶也能隨意選擇安裝。

        而蘋果幾乎壟斷了 iOS 應用市場,再加之服務轉型的過程中,蘋果的身份既是裁判,又是選手。

        樂天旗下電子書平臺 Kobo 就向歐盟投訴,蘋果對 Kobo 在蘋果設備上發生的電子書交易抽成 30%,同時卻推廣旗下的 Apple Books,存在反競爭市場行為。

        去年 Spotify 的指控也認為,蘋果試圖一邊向其收取 30% 抽成,一邊扶持旗下 Apple Music,免抽成的價格優勢以及預裝的流量優勢都構成了不正當競爭。而隨著蘋果將戰場擴大到視頻流媒體、游戲以及新聞等服務上,帶來的爭議也越來越大。

        圖 /Macworld

        但「蘋果稅」也不是沒有例外。據 The Verge報道,蘋果在今年 4 月前就為 Prime Video 開了口子——允許亞馬遜在 iOS 端內使用自己的支付系統,從而避開「蘋果稅」。在此之前,亞馬遜拒絕在 iOS 端提供內購功能,用戶只能到網站或者 Android 端進行交易。

        蘋果的理由不難想象,Prime Video 本身作為亞馬遜 Prime 會員服務一部分,既不依賴蘋果的流量,也與蘋果的服務基本形不成沖突。而亞馬遜從 2011 年開始就拒絕支付「蘋果稅」,對 App Store 的收入增長造不成影響。

        與此同時,蘋果還換來了亞馬遜對 Apple TV、TV App 的深度支持。

        一切看上去挺合理,但蘋果沒有向開發者回答:同樣是視頻流媒體,如果 Prime Video 可以開口子,Netflix 是不是也應該。再進一步,是不是只有在蘋果比較弱勢的領域(視頻)放開,正在和 Apple Music 爭奪「音樂平臺之王」的 Spotify 能不能享受同樣的待遇。

        誰也不知道蘋果的標準是什么,或許蘋果自己也沒有標準。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蘋果還舍不得 App Store 的巨額收入,最終都必須回答開發者們的質疑。

        Hey 和背后的開發團隊就不打算讓步,盡管面臨被下架的風險,但 dhh 還是表示:

        想要我付給蘋果公司三分之一的收入,再等一百萬年吧。

        (江冬冬)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