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價格戰 羊毛出在誰身上?

        北京商報 2020-06-23 16:55:47

        直播帶貨,“6·18”是朵激起來的浪花。風還在繼續吹。

        主播、明星、企業家,還有抖音、快手等平臺攜網紅一道入場,為剛過去的“6·18”刷新了紀錄。越來越多的素人也投入到這場戰役中,替自家產品、店鋪站臺。

        不可否認,直播帶貨完美地橋接了這個時代。人類是媒介動物,一種媒介的興起往往催生新的商業形態,就像印刷廣告之于紙媒盛行,購物頻道興于電視普及,如今最大的流量在網絡端,今年尤甚。來勢洶洶的疫情對線下業態的沖擊有目共睹。再加上與新基建搭邊,眾人側目是必然。

        從模式上看,直播帶貨似乎也是多贏之舉。平臺吸引流量,主播和明星賺足金錢和名氣,企業家和商家收割品牌知名度和銷量,消費者則薅足了羊毛。

        問題在于,羊毛出在誰身上?

        直播帶貨是廣告效應和交易場景的無縫對接,拼的既是流量也是銷量。從單純的營銷角度看,商家參與直播可以不追求成交額和利率,打開知名度,未嘗不是另一種選擇。就像“董小姐”首秀,第一位不是賣空調,而是聊情懷。

        但絕大多數入局者沒有格力的資本,賣貨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根本的。但看直播的消費者是現實的。除了一小撮“有情懷”“用愛發電”的鐵粉,打動消費者的無非兩個因素:產品本身和價格,簡言之,性價比。

        太陽底下無新事,左右買賣的,不是渠道,而是市場規律。直播帶貨就是價格戰。

        沒有最低價,只有更低價。低價補貼在互聯網江湖的廝殺中屢試不爽,直播帶貨難出其右。即便是做到一哥一姐的地位,全網最低價依然是營銷時的最大噱頭。某種意義上,直播的直,是帶貨者能夠從廠家直接拿貨,砍掉中間商,以更優惠的價格抵達消費者。越大牌的帶貨者,商家的議價空間越有限。

        整個直播鏈條上,商家要為主播的傭金和坑位費買單,如果再加上給消費者讓利,直播帶貨就容易變成一樁“賠本賺吆喝”的買賣。實際上,對不少一擁而上或慌不擇路的商家來說,亮眼的銷售數據只是座熱鬧的空中樓閣,背地里只能吞下不賺錢的苦果。

        低價模式難以持續。持續的低價,擠壓行業利潤空間,破壞價值規律。在沒有低價刺激時,留住消費的,靠的是產品和用戶體驗。理想狀態下,即便是通過低價打開的市場,形成用戶黏性和路徑依賴,也只能是產品質量和主播素質。

        在不久前那場打破“王不見王”的節目中,薇婭和李佳琦談起了對行業的認識。他們都不贊同價格戰。薇婭說,“主播更多的像是橋梁,把平臺和消費者連接在一起”。李佳琦認為,自己是一個可以給品牌賦能的人。若誠如所言,互聯網營銷師們已經在嘗試拋棄價格戰的路子了。

        直播帶貨是條新路,別把路走窄了。

        (肖涌剛)

        關鍵詞: 直播帶貨 薅羊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