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回到七年前 手機行業面臨雪上加霜困境

        羅超頻道 2020-07-27 08:47:21

        7月23日,余承東在微博上發了一段內容在數碼圈引發軒然大波,核心內容是:“一億像素實際拍照效果不如大底大像素的Sensor。即便一億像素通過多個小像素合成大像素,效果也還是有折扣與差距。拍照的效果并不是與像素數簡單相關的,這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雖然這段內容沒有點名具體品牌,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所指。2019年8月三星發布支持 1.08 億像素拍攝的傳感器 ISOCELL Bright HMX,這是首款可在手機上實現億級像素的傳感器。11月小米正式發布小米CC9 Pro,作為全球首款搭載1億像素攝像頭的手機,它提出了要成為“1億像素拍照機皇”的目標。

        到了2020年,小米10系列、三星20系列相機搭載1億像素攝像頭,當然,都是用的三星的模組。截至目前,也只有小米與三星在強調這個概念。

        余承東的一席話指向誰,一目了然。

        小米自然不會充耳不聞。微博認證為“Redmi產品總監”的王騰Thomas在微博上直接回懟,辯稱:“一億像素最大的優勢是高解析力,用戶使用更多戶外場景,一億像素可以記錄更多的細節,這是友商一直無視的優勢,也是幾百萬用戶的選擇的原因。”同時指出小米10系列5G銷量超過華為P40系列讓友商緊張,嗆聲華為手機高端產品尚在用“Delta排列屏幕”。

        雷軍雖然沒有對此作出回應,不過在7月24日轉發一條微博,似乎是在側面回應:

        “1億像素”究竟是不是趨勢?

        要說1億像素對于手機影像的提升一點提升都沒有,是不尊重事實的,基于超大像素+算法手機可以實現數碼變焦,在相同光線下解析力等會略微提升,最大優勢是看得更清楚,特別是“放大后看得更清楚”。

        然而正如余承東所說,決定手機拍照效果的不只是像素數,手機影像效果是諸多因素綜合決定的,這一點在知乎諸多專業答主都有共識,擁有1億像素的小米10 Pro在綜合影像評分上被華為P40 Pro、榮耀30 Pro+、Oppo Find X2 Pro甩在后面,也一定程度說明了這一點。

        片面追求超大規模像素的另一個問題是忽視了用戶使用場景,用戶用手機拍照后,一般會在手機上分享或者欣賞照片,一般不會將照片放大來看,在目前的手機尺寸與分辨率下像素過大沒什么意義,反而會讓照片文件體積變大不利于存儲與傳輸。

        一位攝影發燒友向羅超頻道透露,一般來說手機看照片千萬級像素就夠了,如果專業用戶要傳輸到電腦進行圖片處理,4000萬像素就差不多,廣告等專業商業攝影領域才需要億級像素照片。換言之,對于大多數普通用戶來說,1億像素照片是一種“浪費”。

        目前真正上馬1億像素的手機品牌寥寥無幾,雖然三星對應的模組面世已近1年,但1億像素暫時未能成為手機在產品設計層面的趨勢。

        對于普通用戶來說,1億像素的營銷價值大于實際,小白用戶確實會存在“參數越大越厲害”的錯覺,影像效果如何一般用戶是缺乏分辨能力的,參數對其消費決策有重大影像,就跟“四攝優于雙攝,雙攝比單攝強”的邏輯一樣。

        正是因為此,一些廠商雖然沒有實際使用1億像素傳感器,卻變相宣稱“1億像素”渾水摸魚,比如有款手機后置四款攝像頭,分別具有4800萬像素+800萬像素+200萬像素+200萬像素,可以通過算法合成最終分辨率達12032×9024的照片,好了,對外宣稱1億像素相機。

        手機創新日益艱難只能拼參數

        不只是1億像素,最近兩年出現在手機上的重要賣點,越來越“參數化”,放眼望去你會發現越來越多要借助百度才能理解的參數,成了手機的賣點,前文出現的Delta排列屏幕,最近OPPO帶火的125w快充,某些廠商主打的120Hz刷新率,看上去很黑科技的液冷散熱系統、麥克斯韋天線系統……很難說這些技術細節對消費者的手機使用體驗沒有一點提升意義,但卻大都是微乎其微,說到底都是要在同質化的產品中突出自身的不同,“矮個子里挑高個兒”。

        2007年iPhone面世到今天,智能手機已經走過13年歷史,經歷了從2G到5G時代的跨越。

        讓跑分越來越高、讓價格越來越低,是第一階段手機競爭的重心。早期手機性能跟不上應用需求,因此性能的提升對消費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如同Win-Tel聯盟的意義一樣:Windows不斷升級需要更高配置,人們不斷更換PC來獲取最新一代Intel芯片以及相關配置,Windows吃掉Intel的性能,兩者不斷進步,形成一種默契式的CP。然而到后來,PC系統與軟件不再需要更多性能時,這一模式就很難再運轉。如今,手機面臨一樣的問題,手機性能對于絕大多數應用基本都已夠用,人們就不再有更新手機的強動力,除非有新的功能賣點。

        正是因為此,我們看到圍繞手機方方面面出現了各種功能創新,從單攝到多攝,從全面屏到曲面屏、從指紋識別到FaceID……甚至iPhone取消3.5mm耳機孔都能成為一大創新點。然而越到后面創新越難,這是每一個產業都面臨的發展規律,只有新的顛覆性技術出現才會涌現出新一輪創新。

        2019年是手機產業創新最為困難的一年,這一年多家頭部品牌將重點押到折疊屏手機上,對手機行業十分重要的MWC展會上,折疊屏手機唱起了主角,有激進的手機廠商基于折疊屏做出了“可穿戴手機”,讓手機可以像手表一樣戴在手上。

        然而最終市場給出了最真實的反饋,折疊屏手機不是未來,Strategy Analytics數據顯示,2019年折疊屏手機出貨量不到百萬,這一領域的代表產品三星Galaxy Flod銷量只有40到50萬部,而2019全年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14億部,折疊屏手機小眾得不能再小眾了。

        智能手機廠商在折疊屏手機上集體踏空,是行業在“創新枯竭”難題下的“病急亂投醫”的寫照——當然,既然是創新探索,就不至于次次成功,前些年手機領域的創新,類似于3D-Touch、NFC、雙面屏等等,都未能被市場接納,真正成為流行的創新鳳毛麟角。

        到了今天,像3D-Touch這樣的創新都很難出現了,于是手機廠商奉上了很多讓人哭笑不得的“創新”,比如在充電這件事情上,有一家手機就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了超級快充,網友感慨其背后產品經理就是個天才:

        再比如僅僅是圍繞“牛海”這個對體驗毫無實質性影響的設計,手機廠商們就折騰出了挖孔屏、水滴屏、屏下攝像頭等新技術。

        真的是為難手機廠商了。

        一夜回到七年前,智能手機迎來至暗時刻

        進入存量階段的手機市場本身就已在下滑,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整個手機行業面臨雪上加霜的困境,特別是高度依賴線下渠道的手機品牌。

        7月24日,CINNO Research 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 年上半年國內市場智能機銷量僅約 1.4 億部,同比大幅下降 24.7%,雖然2017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就出現了首次下滑,但今年上半年是跌得最慘的一次。半年1.4億部是什么水平?2013年上半年出貨量為1.333億,當時中華酷聯格局尚未被華米OV取代,剛剛崛起的小米干到了1870萬臺的銷量,榮耀尚未面世。

        智能手機行業一夜回到七年前,競爭卻在日趨白熱化,四大寡頭華米OV本身競爭就已十分激烈,2020年可以說是十分慘烈,接下來,可能會更慘烈。

        因為貿易爭端,“華為手機回國”的需求日益強勁,這樣的趨勢在2019年下半年就已出現,作為國產手機一哥,華為擁有華為&榮耀雙品牌、多樣化的產品線、狼性團隊的戰斗力,帶著諸多原先面向海外市場規劃的產品回國,給余下手機品牌造成的壓力可想而知。

        CINNO Research 數據顯示,上半年,華為(含榮耀)、vivo(含 iQOO)、OPPO(含 realme),三家出貨總量占國內智能手機市場 71.9%,前五名只有華為和蘋果市場份額增加,vivo、OPPO以及小米市場份額都是減少的。

        下半年印度等市場出現的變數,則給了小米手機“回國”的壓力。大家原先在全球市場爭奪蛋糕彼此緩沖地帶更大一些,如今都擠在一個更小的本土市場,只能面對面拼刺刀。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創新又越來越難,企業高管圍繞“1億像素”這樣的小事兒喋喋不休就不讓人意外了。

        5G成為手機行業的救命稻草

        在這樣的困境下,5G成為手機行業的救命稻草。

        7月20日中國移動與中國電信更新的運營數據,截至 6月底,中國移動 5G套餐客戶數累計達7019.9萬戶,中國電信5G套餐用戶數為3784萬戶,兩家5G套餐用戶數已破億,中國5G已邁入規模性普及階段。

        今年618,5G手機成為第一主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6月國內手機市場報告顯示,國內市場5G手機出貨量達到1751.3萬臺,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61.2%,首次占比過半;期間上市的新機型有24款,同期占比51.1%。

        上半年國內市場5G手機總共出貨量有6359.7萬臺,上市新機型共有105款,分別占比為41.5%和48.6%。5G手機已成為困難重重的手機市場唯一的好消息。

        5G終端如今已覆蓋中、高、低三個段位,聯發科天璣800系列芯片的出現幫助廠商打造了多款2000元以下的5G手機,不過5G手機價格依然有下探空間,一方面2G與3G普及山寨機功不可沒,4G普及最大功臣是千元機,千元才是手機終端普及的價格底線。

        另一方面5G手機初期主要面向年輕人,他們對價格敏感。因此5G手機要進一步普及,一定要繼續降低嘗鮮門檻。有媒體報道稱,聯發科 2020 下半年預計將新推出 2~3 顆 5G 芯片,天璣600系列、天璣400系列有望讓5G手機進入千元機時代。

        不過,即便終端與資費進一步降低,5G手機缺乏配套的5G應用,依然是一個待解難題。3G時代的微信、4G時代的抖音,現象級應用背后都有屬于對應網絡的應用生態。5G當前更多應用在行業端出現,如智慧醫療,高清監控等等,消費端缺乏5G應用。

        當前的手機行業青黃不接,手機廠商對下一個“抖音”的出現,正翹首以盼。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