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北京地區廣受關注學術成果走進未來科學城報告會暨第23屆北京科技交流學術月開幕式”在未來科學城舉辦。
據介紹,北京科技交流學術月自1998年創辦以來,以各學會為主體,科技工作者廣泛參與,已經成為北京地區涉及范圍最廣、參與科技工作者人數最多的綜合性、開放性學術交流平臺。2019年學術月,北京市科協首次推介“廣受關注”學術論文、開展“十佳影響力”品牌建設,推出一系列與北京科創中心建設相稱的學術交流活動。三十多家全國學會積極參與,近20場國際學術會議大大提升首都學術交流國際影響力,90多人次院士、400余名外賓活躍在學術月交流平臺上,線上線下覆蓋科技工作者700余萬人次。
北京市科協黨組書記馬林表示,做好學術交流,首先,工作導向要清晰。其次,交互式交流形式有助于真正更好發揮學術交流的作用。第三,學術交流必須精準契合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真實成長需求。第四,學術交流是科技創新的土壤。
2020年學術月,以“蓄學術交流之水,澆創新發展之花”為主旨,進一步推動新時代學術交流對學術創新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的持續性支撐作用,深化經理學術理念的創新實踐,厚植科技創新土壤。
中國商飛北研中心預先研究總師、科技委主任、中國商飛公司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主任楊志剛,中科院化學所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實驗室課題組長、研究員侯劍輝,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張強,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直流輸電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龐輝,清華大學電機系副教授張寧,北京化工大學/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教授張志國做了精彩的主題報告分享。與會院士同報告人進行了面對面交流座談,并為入選者頒發了“北京地區廣受關注學術成果作者”證書。
據悉,本屆學術月將協同央地科技、人才資源呈現160余場專業學術活動,涵蓋理工農醫、互聯網和大數據、智慧城市、航空航天等數十個學科和行業領域。(宋雅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