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墻亮相中國科技館

        光明網 2020-09-19 18:55:47

        光明網訊9月19日,全國科普日拉開帷幕,“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墻”在中國科技館舉行揭幕儀式,正式向公眾開放。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小謨院士、趙忠賢院士,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中國科協黨組成員、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中國科協辦公廳、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出席。

        首先,中國科協黨組成員、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致辭。他表示,中國科技館始終重視弘揚科學家精神,2020年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設立20周年,中國科技館與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共同實施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希望以此為契機,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和弘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使之深入人心,植入人們的心田。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高洪善在致辭中表示,用“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墻”這種特別的方式,記錄和了展示這些支撐起新中國國防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改善的雙手。希望全社會共同攜手,為公眾提供更多這類零距離感受科技之美、領略大師風范的機會。希望“手模墻”可以在孩子們心中埋下種子,激發他們的人生理想,打準他們的人生偶像。

        王小謨院士是我國現代預警機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2012年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趙忠賢院士是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2016年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為兩位科學家贈與手模,致以崇高的敬意。

        懷進鵬書記還為中國科技館授予中國科協“科學家精神培育基地”牌匾,勉勵中國科技館積極響應中央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的要求和中國科協的工作部署,先行先試,為探索推動全國科技館開辟科學家精神宣傳陣地積累經驗。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成功采集和收集了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其中13位科學家為青少年錄制了寄語視頻。這19位科學家平均年齡89.7歲,其中90歲以上11位,有的更已界百歲高齡。這些手模和視頻,來之不易,彌足珍貴。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墻”位于中國科技館一層東大廳,面積10米×3米,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簡介、科學家介紹、青少年寄語、手模、簽名等。今后每年增加。

        “創新是科學的生命。”“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我沒有什么秘訣,我有八個字。”觀眾讀著科學家們的寄語,紛紛拍照留念,流連忘返。中國科技館“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墻”的落成,將會促進更多青少年以科學家為偶像、以成為科學家為驕傲。(記者 張蕃)

        關鍵詞: 科普日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