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米氣象塔。中科院大氣所供圖
“北京健翔橋西邊有個很高的鐵塔是干什么用的?”
“城建大廈北側有一根很高很高的鐵柱子,誰知道那是什么東東?”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鐵塔分部院里,有一座高達325米的鐵塔,總是時不時地會引起網友的好奇,甚至還有人懷疑它是不是一棟“爛尾樓”。
實際上,大氣所325米氣象觀測塔不但是附近的“網紅”地標,中科院標志性的大型科學設備,更是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全體科研人員引以為傲的一座科學之塔。
325米氣象塔于1976年開始建設,1979年8月建成,是一座全天候運行的氣象高塔,該塔垂直方向有15層觀測平臺,可實現氣象、湍流、空氣質量要素全天候梯度觀測,并實現自動觀測數據的同步傳輸。
氣象塔主要服務于北京的空氣污染研究和大氣邊界層、大氣湍流擴散等研究。在世界眾多氣象塔中,大氣所氣象塔具有獨特的優勢,其高度位居世界第三。在氣象塔280米高度南北兩個方向設置的兩部高清相機,24小時運行,每半小時就會自動拍照,實時監測周邊天氣、污染和地表狀況。氣象塔上還有兩套觀測系統——15層氣象梯度觀測系統和7層湍流通量觀測系統,也同樣在24小時不間斷地運行著。
40多年來,該氣象塔連續不間斷地對北京市邊界層風、溫、濕平均場結構進行觀測,取得了大量寶貴資料。這些積累多年的觀測數據在大氣科學研究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在超大城市里建這么一座氣象塔,在全世界也是十分罕見的。這座鐵塔這么多年來始終屹立在這里,可以說見證了北京城市發展的歷程,也支撐了國家大氣環境的研究。”大氣所研究員胡非說。
例如,2009年,北京市氣象局承擔了國際清潔氣象保障任務,他們向大氣所提出,想要使用325米氣象塔的數據。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隨即組織科研力量進行了采樣程序的修改,進行網絡連接和網上數據傳送程序的安裝調試,并在9月24日下午成功實現了數據的實時傳送,同時在國慶期間安排專人值班,圓滿完成了此次任務。北京市氣象局為此專門發來了感謝信。
目前,在大氣所和北京市氣象局戰略合作協議框架下,氣象塔的觀測已納入北京市氣象局的日常觀測站網。此外,氣象塔數據應用于APEC會議的氣象保障,取得良好成效。
這座40多歲的高塔也為科學研究立下了汗馬功勞。據不完全統計,觀測塔數據為“973”項目、“863”項目、中科院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提供實驗平臺,進行全年不間斷實時連續觀測,近5年用鐵塔資料發表的論文就有近百篇。
“從1979年建成以來,這座氣象塔一天都沒有停止過工作,取得了很多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料,為中國在國際大氣科學界贏得了重要的話語權?!闭绾撬f的那樣,這座“兢兢業業”的高塔,鑄成了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的“魂”。(丁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