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栽培草莓是18世紀中期在法國由來自北美的八倍體弗吉尼亞草莓和來自南美的八倍體智利草莓偶然雜交而成的異源八倍體,目前已成為全球廣泛栽培的水果。然而,對于其二倍體祖先的爭論持續半個多世紀,至今未解決。有研究推測,八倍體草莓有4個不同的二倍體祖先,分別是森林草莓、飯沼草莓、綠色草莓和日本草莓;但也有研究認為,只有兩個現存的祖先,即森林草莓和飯沼草莓。
東亞是野生草莓的多樣性分布中心,其中大部分二倍體草莓及所有四倍體草莓均分布于中國。自2017年,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植物科學研究中心與江蘇省農科院果樹所合作,開展綠色草莓、黃毛草莓和西藏草莓3個二倍體草莓染色體級別的全基因序列組裝,基于比較基因組學研究,發現二倍體草莓基因組構成高度保守。近期,研究人員采用最近開發的方法,直接將來自73個栽培草莓樣本的重測序序列,分別比對到由森林草莓、飯沼草莓、綠色草莓、黃毛草莓和西藏草莓5個二倍體草莓重構的參考基因組序列,確認森林草莓和飯沼草莓是八倍體草莓的二倍體祖先,而綠色草莓、黃毛草莓和西藏草莓則不是二倍體祖先。
研究結果解決了當前關于栽培八倍體草莓二倍體祖先的一些爭議。同時,該研究獲得的3個高質量二倍體基因組為草莓基因組資源發掘和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
出品: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監制:戰 釗
制作:肖春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