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學新聞|生命演化史重要一環——真核生物起源 有了新化石證據

        光明網 2020-10-16 22:00:40

        真核生物起源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要事件。根據現代真核生物的新陳代謝方式可推測,只有在氧化大氣圈形成之后,真核生物才有可能出現。已有沉積學和地球化學證據顯示,地球氧化大氣圈的形成不晚于早元古代,但是在該時期地層中已發現的可靠的真核生物化石資料數量有限。

        華北地臺五臺山地區的前寒武紀早期地層出露比較齊全,主要分布有太古代五臺群和早元古代滹沱群。早元古代滹沱群的東冶亞群下部以砂巖或板巖為特征,上部為砂巖、碳酸鹽巖與疊層石和千枚巖互層。最新鋯石測年結果顯示,滹沱群沉積年齡約為2150至1950 Ma。

        滹沱群河邊村組部分原位保存微體化石版圖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通過巖石切片和浸泡方法,在滹沱群的東冶亞群的文山組、河邊村組和天蓬垴組中發現微體化石,鑒定出8個形態屬,包括球形、絲狀藍藻和具有機壁的疑源類。疑源類化石是分類起源不明的、具有機壁的微體化石,主要分布在前寒武紀與早古生代,無法與現代浮游藻類相對比,推測其親緣關系大多與真核藻類有關,是早期海洋初級生產力的主要提供者。滹沱群的疑源類化石,表面已有一定紋飾且直徑較大,表明真核生物化石的特征;而原核生物化石沒有復雜的紋飾。

        此外,研究還顯示,在距今19至21億年前的早元古代海洋中,除生活著原核生物藍藻外,真核生物也已存在于海洋浮游生物圈中。真核細胞進行有絲分裂,而有性生殖的減數分裂是有絲分裂的特殊形式。在地球生命歷史的30多億年中,真核細胞出現之前,地球長期處于單調的生物圈;在有性生殖出現之后,地球上的生物圈變得豐富。現今,地球上的生物圈中有性生殖的占較大比重,因此,記錄真核生物化石對地球演化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出品: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監制:戰 釗

        制作:肖春芳

        關鍵詞: 考古 化石 真核生物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