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蔡宇丹
10月12日至14日,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舉辦。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洪添出席了主論壇,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算力是“數字中國”建設的基礎,各地在搭建算力中心時,要與當地產業結合,進行科學評估規劃,避免算力浪費。
浪潮展區吸引了多地政府、企業代表團駐足參觀
“數字中國”起源于20年前“數字福建”的戰略決策,從“數字福建”到“數字中國”,數字化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政務服務“掌上辦、指尖辦”免去“跑腿”煩惱,刷臉通關、支付等日漸普及,智慧旅游、AI會診等提供各種便捷與保障,數字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
作為老牌ICT企業,浪潮較早投身“數字中國”建設,緊隨數字經濟發展趨勢,正加速向“云+數+AI”新型互聯網企業轉型,加大對云、數、智(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投入和布局,積極為“數字中國”建設夯實數字底座。
王洪添認為,“數字中國”建設,算力是基礎,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計算的支撐。以健康碼為例,浪潮支撐了國務院小程序防疫行程服務,微信、支付寶、愛城市網以及各地政務APP作為亮碼端,截至目前通過國家政府服務平臺調用數據達到了415億次。海量數據的互通調用背后不僅是個人數據和國家相關部門數據的打通,更離不開強大算力支持。
當前,福建正在打造“數字中國”樣板工程,全國各地也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對此,王洪添建議,各地對算力等基礎設施進行科學評估規劃。以福建服裝業為例,龍頭企業有實力搭建仿真平臺,產業鏈上的小規模企業也有服務器、AI等信息化服務需求,如果政府搭建面向產業的算力中心,與當地產業結合,合理評估、規劃算力,分階段實施,既可以保障算力支撐同時也能避免算力浪費。
王洪添強調,伴隨著人工智能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AI算力將占據80%以上的計算需求,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生產力。浪潮正加快完善和強化智算中心全業務布局,讓未來的智慧計算可以像水電一樣易用、可用和低成本。智算中心以融合架構計算系統為平臺,以數據為資源,以強大算力驅動AI模型對數據進行深度加工,通過網絡以云服務形式向組織及個人供應,將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
王洪添認為,發展工業互聯網是助推“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手段,浪潮正在推動工業互聯網落地實踐,讓數字化轉型滲透各行各業。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平臺的QID服務,將國家標識解析體系與區塊鏈、商用密碼技術融合,通過“一物一碼”,鏈接數據鏈、供應鏈和價值鏈,掃碼即可了解產品的產地等生產流通信息。以四川“羌脆李”為例,通過QID服務,讓產品品質用“數”說話,提升了品牌價值與效益后,價格翻了數倍。
峰會期間,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同步舉行,展示面積5.6萬平方米,吸引200多家先鋒企業參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