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器叱咤全球:出口軍售冠軍“梟龍”戰機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 2020-10-20 12:29:03

        工業革命后,工業制造的尖端科技只掌握在少數西方國家的手中,二戰以后,更是加重了這一趨勢。因此,美俄和一些歐洲國家幾乎掌握了世界所有的軍火貿易。近年來,隨著中國的軍工實力逐步提升,中國的軍售開始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特別是有一種武器的銷量登上了中國軍售清單的榜首,它便是——梟龍戰機。

        源起殲-7 三國混血

        說到梟龍戰機,它可算是我國和巴基斯坦友好關系的標志。

        梟龍戰機最早起源于我國成飛公司的“超-7”項目,原目的是改進殲-7戰機,提升戰機大迎角性能。

        當時,巴基斯坦空軍正好需要更新老舊戰機,但是考慮到從其他國家進口先進戰機費用實在太高,于是他們希望加入“超-7”項目共同開發。

        對于“鐵哥們”巴基斯坦的要求,我國當然欣然答應。

        為了援助他們,我國直接根據巴基斯坦空軍的需要進行設計,而后將生產線引進巴基斯坦。由于要解決戰機的發動機問題,該項目還找到了俄羅斯的米格設計局,所以梟龍戰機是名副其實的中巴俄三國混血兒。

        對于“混血兒”梟龍戰機的代數,可謂眾說紛紜。

        有人說它是二代機最終版,有人說它是二代半,有人說它是準三代,還有人說它就是三代機。產生分歧的原因,一方面是二代機與三代機之間的劃分標準本來就比較模糊,另一方面有些人認為梟龍戰機是由殲-7改進而來,既然殲-7是二代機,那么梟龍性能如何提升,也不應該被劃為三代機。

        性能優越 物超所值

        梟龍戰機性能肯定無法和“殲20”這樣的四代機比,但是一分錢一分貨,梟龍1200萬美元的價格,不及F-16一半,絕對物超所值。

        首先是實現了“超-7”項目的預期目標,戰機近戰格斗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在引進俄羅斯RD-93型渦扇發動機實現戰機高亞音速機動的同時,機翼采用中等展弦比,兼顧了戰機的機動能力和飛行升力。邊條翼技術與DSI進氣道技術,使得戰機有良好的大迎角性能。在航展上,梟龍戰機能夠在空中輾轉騰挪,就是得益于自身良好的氣動布局。

        其次是先進的航電技術。梟龍的航電系統包含雷達系統、慣導系統、掛載武器管理系統、飛行控制系統等等。這也是梟龍戰機為什么有資格躋身三代機,叫板三代機的資本。因為沒有安裝航電系統的二代機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還有就是超視距攻擊能力。當年巴基斯坦迫切希望加入“超-7”項目,更新自己老舊戰機,就是希望自己的戰機能夠具備超視距攻擊能力。否則面對印度購買的三代機,自己在看不見對手的情況下就被摧毀,這對于巴基斯坦空軍來說是不能接受的。此前,我國還透露將改進梟龍雷達系統,將原先的脈沖多普勒雷達改為小型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這樣就將雷達的探測距離擴大了1-2倍,單說這一性能指標就遠超一般三代機。再加上梟龍掛載了我國產GB500C彈藥分發器,甚至有望在S400的射程之外打擊預定目標。

        最后就是功能更加多樣。梟龍戰機有7個掛載點,可以掛載多種型號的空對空導彈、反輻射導彈和任務吊艙,用以完成空戰、摧毀雷達、電子干擾等任務。而雙座型梟龍戰機,更是為機組增加一名武器控制人員,專注于多種任務的完成。

        不斷改進 未來可期

        梟龍戰機對于巴鐵總是充滿了自豪感,他們的飛行員甚至還對外宣稱:梟龍戰機能夠對抗印度的任何機型。

        這究竟是吹噓還是實力?要知道,印度空軍除了有米格-29這樣的常規三代機,還有著極為先進的蘇30-MKI戰機。

        不過,仔細比較,巴基斯坦飛行員的自詡也是有著一定的道理。就拿蘇30-MKI來說,梟龍的航電系統不比它差,因為俄羅斯的航電系統一直都不算先進。在雷達系統方面,即便目前梟龍與蘇30-MKI有一定差距,但是差距不大,而且下一步梟龍BLOCK3型將有很大的提升。兩者最主要的差距來自于作戰半徑、飛行速度與掛載武器量上。梟龍最大航程3000公里,蘇30-MKI不空中加油最大航程在4000公里以上。梟龍飛行速度不到2000公里/小時,蘇30-MKI超過2000公里/小時,梟龍7個武器掛載點,載彈量3800千克,蘇30-MKI12個武器掛載點,載彈量8000千克。可是這些差距是可以彌補的。

        梟龍雖然作戰半徑小,但是巴基斯坦領土狹長,國家奉行的又是防御型國防戰略。所以如果不主動出擊,即便梟龍腿短也是可以完成任務的。

        至于武器和飛行速度不足,作為輕型機,梟龍與蘇30-MKI之類的重型機相比,也有得一比。

        俗話說“一寸長一寸強”,一旦近身空戰,又是“一寸短一寸險”。

        憑借著飛行員自身能力,歷史上有過很多以弱勝強的例子。再加之巴基斯坦有梟龍的生產線,這意味著在實際作戰中梟龍戰機的維護維修速度將比印度各型戰機快得多。

        隨著梟龍戰機出口的不斷擴大,它的口碑越來越好。有網友還為梟龍戰機繪制了隱身版的想象圖,相信“隱身版”梟龍戰機會讓大家更加喜愛。

        劃重點:

        1.梟龍戰機最早起源于我國成飛公司的“超-7”項目,是我國和巴基斯坦友好關系的標志。

        2.梟龍戰機在巴基斯坦有自己的生產線,其發動機技術源自俄羅斯,因而,梟龍是中巴俄三國混血兒。

        3.梟龍戰機的代數眾說紛紜,可算是二代半戰機。

        4.梟龍戰機對于巴基斯坦來說,足以完成自身國防層面的所有任務。

        5.未來的梟龍戰機有望朝著隱身方向發展。

        作者:翁宗波,軍事裝備科普專家,國防大學工程師,主要從事國內外高科技裝備、各兵種主戰裝備、聯合作戰戰略戰術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兵器》雜志等軍事類報刊雜志發表文章200余篇,個人榮立三等功1次。

        出品: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

        作者:翁宗波

        策劃:金赫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關鍵詞: 梟龍 翁宗波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