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可能成為甲減“受害者”?

        光明網 2020-10-23 18:03:55

        胺碘酮是一種應用十分廣泛的抗心律失常藥物,能夠有效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尤其適用于房顫轉復及竇性心律維持的患者。然而,該藥能夠引起很多不良反應,其中以甲狀腺功能障礙的發生率最高。

        胺碘酮如何誘發AIH

        每分子的胺碘酮含兩個碘原子(含碘量為37.5%)。通常規格為200mg的胺碘酮中含碘量約為75mg,其中約10%可解離出游離碘。

        胺碘酮的常規給藥劑量為100~600mg/d,按此劑量計算,患者通過使用胺碘酮可攝入游離碘3~22mg/d,比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人體日常攝入量0.15~0.30 mg高20~40倍。因此,胺碘酮的使用會導致人體每天攝碘量明顯超標。

        長期服用胺碘酮,血中碘濃度遠遠超過了生理需要量,引起甲狀腺功能異常,包括胺碘酮誘發甲狀腺功能亢進癥(AIT)和胺碘酮誘發甲狀腺功能減退癥(AIH)。臨床研究表明胺碘酮主要是通過以下兩種機制引起AIH:

        1.碘相關效應的影響。甲狀腺內大量的碘競爭性抑制甲狀腺過氧化物酶(TPO)的活性,通過減少酪氨酸的碘化,抑制甲狀腺激素的合成。

        2.藥物本身作用。胺碘酮的代謝產物去乙基胺碘酮,抑制脫碘酶的活性,阻斷T3與其核受體的結合,同時胺碘酮還可以抑制外周T4向T3的轉化導致T3降低。

        如何診斷AIH

        患者庚某,女,63歲,3年前因房顫行射頻消融術后,規律口服胺碘酮片(200mg qd)抗心律失常,近期因再次出現胸悶、乏力,持續性房顫入院。入院后甲功三項結果提示促甲狀腺激素(TSH)25.972μIU/ml,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1.68pmol/L,游離甲狀腺素(FT4)8.36pmol/L,臨床醫生診斷可能為藥物相關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醫囑停用胺碘酮改為普羅帕酮,并加用左甲狀腺素片。

        通常在接受胺碘酮治療后的4個月至3年,15%~20%的患者會發生甲狀腺功能障礙,尤其是有潛在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的患者。AIH多見于攝碘量較高的地區,且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1.5倍。臨床癥狀和一般的甲狀腺功能減退相比沒有明顯差別,但許多患者呈隱匿起病。當患者服用胺碘酮后出現疲乏、精神呆滯及畏寒等類似原發性甲減的臨床表現,并結合血清甲狀腺素 (T4) 降低及血清TSH 升高(>10 mIU/L)等實驗室指標,即可診斷為AIH。

        出現AIH,是否繼續服用胺碘酮

        胺碘酮相關性甲狀腺功能障礙的管理指南指出,胺碘酮的日劑量或累積量與AIH的發生之間沒有明確的聯系。對于亞臨床甲減的患者,特別是老年人群,不需要左旋甲狀腺素(L-T4)替代治療和停用胺碘酮;對于典型的AIH患者,則推薦L-T4替代治療,同時不停用胺碘酮,以免增加心血管疾病相關風險。當使用左甲狀腺素鈉片作替代治療時,應選擇適合的劑量,初始劑量為25~50μg,每4~6周檢測TSH水平,逐漸加量,將血清TSH水平維持在參考值范圍的上限以及正常值上三分之一的范圍內。如果是明顯的AIH患者,建議略微升高TSH水平,以避免相關風險。

        臨床藥師建議:選擇胺碘酮進行長期治療的患者,應進行甲狀腺功能篩查,對于結果異常的患者應充分權衡利弊,慎重用藥;建議長期服用胺碘酮的患者,每3個月復查一次甲狀腺功能,做到提前預防,提高用藥安全性。

        作者: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呂林林

        審核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主任藥師 李國輝

        中國藥學會科技開發中心、光明網科普事業部聯合發布

        關鍵詞: 藥物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