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鄉村脫貧的道路上,帶頭人十分重要。內蒙古烏蘭察布卓資山鎮蘇計行政村就有這樣一位帶頭人,他是內蒙古烏蘭察布卓資山聯通營銷經理、蘇計村的第一書記王文林。2018年5月,王文林接受組織安排,成為卓資山鎮蘇計行政村扶貧駐村工作隊隊員,同年9月份任駐村第一書記。
王文林一直秉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這一堅定信念,把熟悉情況、摸清家底、了解群眾最需要的作為開展工作的第一步,以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為工作目標,扎實做好做實做細基礎工作,完善檔案信息資料,將機、賬、實數據一致。
在走訪了解情況中,勿蘭大壩自然村的喬拴柱和二蘇計自然村的賈三毛兩戶貧困戶因為對政策的不了解,對易地搬遷工作有抵觸情緒,王文林走訪到戶,認真溝通,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用真情、真心打動了他們,2019年10月兩家人高高興興地搬進了新樓房,還邀請駐村工作隊一同吃了“搬家糕”。
大蘇計自然村貧困戶張正鎖老人,雙腿殘疾,拄不動拐杖,時常爬著走,滿身泥土,常常膝蓋都磨出了血、手掌磨破了皮,王文林了解情況后,積極聯系縣殘聯幫助老人領到了輪椅,更換了兩副合適的拐杖。張正鎖老人孤身獨居,一年四季就兩樣飯菜,王文林和駐村工作隊隊員們經常變著花樣給老人送飯,老人熱淚盈眶,發至內心地說:“共產黨是我的再生父母,工作隊員就是我的親人。”
王文林走訪殘疾貧困戶薛建平時,看到他的父母老弱常病,住房條件差,第一時間咨詢殘聯,在2019年4月幫助薛建平辦理了二級殘疾證,享受國家殘疾補貼,又對他家的住房進行了改造,按照“邊緣戶”識別程序,將其列入“邊緣戶”,幫助薛建平成為一名護林員,讓這個貧困家庭每年又增加了3000元的收入。
幫扶期間,王文林與同事多次主動與園林局協調,安置公益崗位護林員13人,動員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5人積極參加勵志崗位;與縣交通部門、財政部門協調,爭取項目、資金,解決了4個自然村泥土路問題,2019年實現修路13公里;與水利部門協調打井71眼,安裝凈水器22戶;危房改造129戶,經過多次上門協調17戶易地搬遷入住統建樓房;為殘疾人配置用具12副,通過入戶宣傳、登記,與相關金融部門協調,幫助6戶貧困戶解決小額貸款24萬元;先后購買種牛13頭,種羊90只,仔、母豬27頭,養雞累計達460只;幫助14名在校貧困戶學生享受教育補貼。
王文林駐村幫扶過程中,蘇計行政村大大小小10個自然村留下了他的足跡。雖付出了艱辛,但也收獲了喜悅。看著蘇計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讓王文林有了一份真正的歸屬感和成就感,也更加堅定了他繼續做好脫貧工作的信心,王文林堅信,脫貧攻堅不是終點,而是幸福生活的起點。(馬志員 盧穎)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