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評|打贏種業“翻身仗” 轉基因產業化提速

        光明網 2021-01-14 16:22:54

        “種業創新是農業科技創新的核心問題。”1月13日,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以來,科技對農業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6%以上?!笆奈濉逼陂g,提升科技支撐能力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打好種業“翻身仗”,著力攻克核心種源“卡脖子”技術,自主培育一批突破性的新品種。

        打贏這場“翻身仗”離不開轉基因技術。就在兩天前(1月11日),農業農村部發布《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二)》以及《關于DBN9501等2個轉基因植物品種命名的公示》。

        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批準清單(圖片為文件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北方春玉米區已獲批安全證書的轉基因玉米品種又有“斬獲”,獲得了黃淮海夏玉米區、西南玉米區、西北玉米區、南方玉米區的安全證書,其應用區域拓展至全國范圍,同時還各有一種轉基因玉米(適宜北方春玉米區)、轉基因大豆(適宜北方春大豆區)擬被批準生物安全證書。

        可以看出,我國轉基因作物產業化駛入“快車道”。截至目前,包括正在公示的轉基因品種在內,已有4個轉基因玉米品種和3個轉基因大豆品種獲得安全證書,而且適用范圍廣,轉基因作物產業化布局已覆蓋全國。

        根據劉煥鑫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種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過95%,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100%做到了完全自給。玉米、大豆、生豬等種源立足國內也有保障。目前,我國種子供給是有保障的。

        耐除草劑玉米與非轉基因對照噴施5倍草甘膦后7天的癥狀表現(圖片來自網絡)

        但是,我國種業自主創新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比如,有些品種單產水平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核心技術原創不足、商業化育種體系不健全,這些都是制約種子的一些“卡脖子”問題。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這塊短板需要補齊。如何補齊?那就需要加強農業科技攻關,自主培育一批突破性的新品種,加強轉基因育種技術的研發、推廣和產業化勢在必行。

        左為抗蟲玉米,無蟲害影響;右為非轉基因對照,受害明顯(圖片來自網絡)

        相比傳統育種技術,轉基因育種技術有很多優勢。其可以實現跨物種的基因發掘,拓寬遺傳資源的利用范圍,實現已知功能基因的定向高效轉移,使生物獲得人類需要的特定性狀,為高產、優質、高抗農業生物新品種培育提供了新的技術途徑。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轉基因產業化的加速,我國種業發展質量將會穩步提升,打贏種業“翻身仗”指日可待,確保中國碗主要裝中國糧,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光明網基因科普團隊)

        關鍵詞: 轉基因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