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尾 看導彈兵的家國情懷

        科技日報 2021-02-07 11:30:11

          “咱當兵的人,有啥不一樣……”年終歲尾,記者在火箭軍某導彈旅某發射營探訪發現,每到飯前課后,靜謐的營院總會響起一陣大家耳熟能詳的歌聲,聽完后令人倍感振奮。

          問及該旅政委魏忠濤,他說:“一年來,旅隊大項任務交織并行,官兵通過不同的場景,一樣的歌聲,表達同樣的家國情懷。”

          鼠年即將過去,牛年即將翩然而至,讓我們一起回首該導彈旅官兵在這一年中的平凡與偉大。

          當祖國召喚時,軍人的家國情懷是舍卻小家、義無反顧。

          張貽進是某技術營二級軍士長。執行實彈發射任務的前一天晚上,他得知妻子被推進了產房。他的妻子是一名高齡產婦,生育風險很高,但為了發射任務,張貽進依然奮斗在一線,妻子只能托給家中70多歲的老岳母照料。

          對此,該旅旅長葛杰說:“張貽進是一名優秀的導彈測試號手,雖然家中有困難,但他仍堅守在陣地上。黨委考慮到他的特殊情況,在部隊轉進間隙,特批了3天假讓他回去看望妻子。”

          面對黨委的關懷,張貽進感動地說:“部隊任務這么重,還能讓我回家看望妻子,對我和妻子來講,這是意外的驚喜和莫大的幸福。”

          某發射營四級軍士長張明的女兒在醫院檢查時發現患有眼病,由于妻子在家照顧老人無暇分身,所以一直沒有帶女兒去接受系統治療。去年7月,醫院復查時,女兒的病情加重,需立即進行手術。張明得知后,向單位請了10天假回家帶女兒去治療。然而,就在女兒做手術的當天,張明接到了立即返回崗位的通知。

          坐上南下的列車,張明思緒萬千。突然,微信彈出一條妻子的信息,讓張明欣慰不已:“老公,家里一切有我,你保衛國,我守護家。”

          無獨有偶,某發射連指揮長盧建材家屬剛來隊不久,任務突然降臨,他只好將家屬送走,積極投身到任務當中。直至今日,他還奮斗在任務一線。某發射營侯宇軒,在執行任務期間,得知家人不幸病逝的消息后,依然以大局為重,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化悲痛為力量,各項訓練課目從來沒落下,高標準完成了任務。

          當困難來臨時,軍人的家國情懷是不畏艱險、所向披靡。

          西北戈壁灘,寒風刺骨。不久前的某實彈發射任務中,某保障隊隊長蔡偉華帶領所屬班組早出晚歸、風餐露宿,一遍又一遍地進行著線路排查工作和保障工作。熏黑的手臉已是他的標配,嘴唇裂了多個口子,忙起來時一天甚至顧不上喝一口水。然而他們面對如此復雜的環境和艱巨的任務,依舊標準不降、狀態不減。

          去年夏季,受汛情影響,淮河水位迅猛上漲,沿線各村全線告急。某發射營四級軍士長王波在家休假期間,得知自己家鄉的汛情后,果斷放棄陪伴家人,主動請纓,毅然決然地投入到防汛工作中。在災難面前,王波舍小家為大家,晝夜堅守在汛情最前沿陣地,站成了一面旗幟。在最美“逆行”中詮釋守衛家園的忠誠奉獻。

          “咱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為了國家安寧,我們緊握手中槍……”記者看到,這群導彈兵是有血有肉的一群好男兒,他們不為私情所動容,把所有的優先權都給了“大家”。值得我們向他們致敬!(桑朋?張強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