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益民:完善急救體系 讓科普教育深入人心

        光明網 2021-02-07 18:30:26

          光明網訊(記者 張夢凡)2021年2月4日,“科普中國-2020年度科普推選活動揭曉盛典”特別節目在CCTV10科教頻道播出,現場揭曉2020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學傳播事件和十大科學辟謠榜。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人民日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現場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湖南省急救醫學研究所所長祝益民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分享了醫學急救相關科普工作的心得與經驗。

          祝益民認為,醫學是一門讓科學更加科學的科學。實際上在這種創新的年代,科技創新非常重要,科學普及也是同樣。因為只有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了解現代科技的發展,尤其是醫學的進步,才能更好的去預防疾病以及很好的配合治療。所以作為一名醫生,我們就需要像平常每天診療看病一樣去認真的對待科普工作。

          我們應當花有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在科學科技上面下一些功夫,一方面能夠把醫學知識和進展能夠很及時有效的傳遞給老百姓、醫務人員、醫生等;這樣的話就能夠讓老百姓走出很多的誤區,我想在這種健康中國行動的大好時機下,應當把醫學科普作為健康中國人非常重要的部分,作為每一個學科發展的非常重要的基礎,也是把健康融入到所有的政策和環境當中,我們能夠在奔小康的這樣生存當中能夠很好的保護健康。

          突發公共事件來臨 科普至關重要

          祝益民表示,每一次新發傳染病來到的時候,大家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恐慌,實際上這種恐慌是我們對于未知領域的不確定性。我們對于新發的疾病不了解,我們對于很多的一些新的知識還缺乏認識,所以我們只有在不斷普及提高的過程當中,才會減少恐懼。

          比如2020年新冠肺炎,在最開始的時候大家非常恐慌,但是我們通過努力把新冠肺炎得到有效控制,大家不但減少了恐慌并且在防控各個環節上更加積極。所以我們面對下一階段常態化運行防控的過程中,會有序有效的推進,也通過這樣的例子以后對于其他相關疾病的認識,也同樣需要更多的普及和更深刻的普及方法等傳遞給老百姓。

          宣傳急救科普知識 讓人人掌握急救技能

          祝益民表示,作為一名急診科醫生,急診處置至關重要,我們講時間就是生命,實際上很多疾病,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像心跳驟停這種最緊急的情況。我們也經常看到有這樣的報道,在公共場所地鐵站等,甚至在家里在工作場所隨時倒下,得不到及時有效救治,或者不會救、不敢救、不能救的現象,還是非常普遍的,所以在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的過程中,在疾病譜發生深刻變化,我們應當把急救知識更多教給老百姓,達到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良好社會風尚,能夠進行自救互救,或者他救;基于這一點,我們積極的推動現場救護的急救知識普及,希望能夠在第一現場、第一時間通過培訓第一目擊者去挽救身邊的人。

          現代救護強調在傷病突發的第一現場,由第一目擊者在第一時間作出迅速正確的反應,可簡稱為三個"一"。它是有效實施初步緊急救護措施的基礎,在這個理念下開展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機關、進鄉村的急救科普“五進”活動,我們成立了第一目擊者行動聯盟,同時編寫“第一目擊者”現場救護指南的科普書。相信隨著急救知識和急救設備的普及,急救定會成為大家的常識,從而挽救更多生命。

        關鍵詞: 益民 完善 急救 體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