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 張夢凡)2021年2月4日,“科普中國-2020年度科普推選活動揭曉盛典”特別節目在CCTV10科教頻道播出,現場揭曉2020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學傳播事件和十大科學辟謠榜。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人民日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F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魏紅祥接受了記者采訪,分享了針對物理知識進行科普工作的心得與經驗。
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科普中來
魏紅祥認為,大家之所以覺得物理很枯燥,除了物理本身嚴謹之外,更多的是因為你第一次接觸物理、開始學物理時一般在初中,都是150年前-200年前就已經研究的很清楚的事情,我們曾經開過一個玩笑,如果把生物如果切片,每一個過程都是化學的。如果你把化學切片,每個過程都是物理,所以說物理是科學的基礎,實際上物理是非常有用的,我們之所以研究科學,是為了科學的意義,就在于了解我們世界背后到底發生什么,那么我們了解清楚了后,更多的是拿科學知識來讓生活更加的便利。
所以在做新媒體時,實際上我們所里很多人在參與,可能會覺得學物理實際上學物理跟學別的學科沒什么區別,我們所里1000多個研究生,除了物理學的好之外,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他們參與進來后,就能夠把物理做更生動、更有趣、更容易被接受。
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在做這種處理的科學傳播的時候,我們也有意識的把我們的目標人群就定位在青少年了,由于考試機制問題,很多人為了獲取更高的分數,在高中選科時會舍棄物理,其實更希望通過我們這種有趣的傳播,能夠讓更多的青少年在選擇專業或者職業時,堅定學物理的信心。
梯度設置科普內容 惠及年齡段群體
魏紅祥表示,學物理更多的是學習一種思維方式,實際上開玩笑說如果對未來的世界不確定,就是你自己的愛好不確定。 1月8號是公眾號第240期,看了一眼有4萬多的閱讀量,也就意味著至少是有4萬人是看這些問題的,這一點對于我們來說很高興的。
第二是這些問題是從受眾那來,我們背后攢了4萬多個問題,這并且也做了分類,如果說10個問題,前3個一定是初中畢業能聽懂,然后中間的問題是有些基礎的,后面我們還會涉及到一些專業學習物理的才能看得懂。梯度劃分后,你總能找一個問題是你感興趣的同時也能看得懂。5年積累的過程,也回答了很多問題,實際上這些問題去網上去搜索也能搜到答案,但是在我們這兒除了有趣之外,至少不會答錯。
讓科研人員熱愛“搞科普”
魏紅祥認為,做科普最好的人群就是做科學研究的,如果有時間來做科普的話,這是最好的候選人,為什么?原來不是做物理,你要想做物理的傳播,那么你首先要學專業知識,如果我們本身就是學物理的,我想做物理的科學傳播,只要學會有趣就好了,我就要學會講簡單就好,所以說我們做研究的人做科普,實際上花的代價最小,也更容易入行。其實心里面想做科普的科學家特別多,但是真正能夠把科普做好是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在寫論文的時覺得定語很多,去掉后我覺得心里不舒服,但是做科普的時候,如果按照那個方式去講,大概大家誰也不去聽;如果年輕人有時間建議多做些科普,后繼才會有人,吸引更多的小朋友成為我們的接班人,成為我們的同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暖心年夜飯 陪你在京過大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