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健康提醒:屠蘇酒的配方秘密,春節假期這樣調養

        光明網中醫頻道 2021-02-09 09:30:06

          本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亞健康科 李壯

          自古元日飲屠蘇酒的習俗流傳民間已久,其場景多見于文人墨客的美話佳句中。此酒相傳為漢末名醫華佗創制,后由唐代名醫孫思邈流傳開來,配方雖幾經加減,但主要成分仍不離大黃、白術、桔梗、桂枝、防風、蜀椒、烏頭等中藥。而此方何以傳百世而不衰?其中凝聚了古人怎樣的用藥智慧?又是如何在春節期間調理身體,防病治病的?

          本方首藥為大黃,您可不要認為這是一味簡單的瀉藥,須知此藥可通各種污濁阻滯之氣,調血脈,利關節,被稱為藥中的將軍。說到這里,大家不禁提出疑問,為啥大黃是頭等重要的藥物呢?

          除夕之夜,同胞聚餐,暢飲飽食,必然是肥甘厚味,油膩充填于腸胃,導致食積氣滯,胃腸壅實,此時用瀉火解毒,攻積導滯、活血祛瘀的大黃,正是急人所急呀!什么食積、濕邪、血瘀,都可以借助大黃的滌蕩之力,推陳出新,令臟腑安和,煥發活力。

          再看白術與桔梗的配伍。前者善于健脾、除濕、益氣,和中補陽,清痰逐水,生津止渴;后者善開提肺氣,宣胸快膈,祛痰止咳,可以利五臟腸胃,除寒熱風痹。兩藥合用,共奏和中化濕、通利水道、宣開肺氣,推動氣機和水液在體內的正常運化,令人身輕體健,神清氣爽。

          最后加入四種溫陽藥物,搭配更是絕妙。桂枝辛甘大熱,善于溫中散寒,與同屬熱性的蜀椒合用,可以溫中開胃,壯陽暖腰,再加入防風和烏頭,加強祛風濕、止痹痛、溫臟腑的功效,緩解風寒侵犯導致的身痛、關節不利。蜀椒溫中、烏頭溫經、桂枝解肌、防風解表,可以說是自內而外,層層布防,從胃腸至血脈再到肌肉體表,充分發揮祛風濕、散寒邪、止痹痛的功效。

          縱觀屠蘇酒的中藥配方特點,提示春節期間的養生調攝主要有三個方面。

          其一,方中首推大黃,實則是強調春節期間,要及時的調理脾胃,消積化食,推陳出新,使胃腸蠕動協調,臟腑安和。建議大家飲食要規律,切忌暴飲暴食,給胃腸帶來過度的壓力,造成消化不良,食積阻滯腸胃,甚至出現煩躁、失眠、疲倦等癥狀。

          其二,減少刺激性飲食,尤其是辛辣、油膩、寒涼之品,過量攝入易傷脾肺,導致氣機不利,津液不化,容易生痰聚濕,出現不思飲食、胸悶氣短、疲勞乏力等癥狀。

          其三,春節期間注意避寒保暖。俗話說,風從頸后入、寒從腳底生,尤其年老體弱或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外感風寒會使經脈氣血阻滯不通,拘攣抽搐,關節屈伸不利,及時固護頸部、足部、腿部,對人體健康裨益良多。最后提醒大家,屠蘇酒配方雖好,要小心烏頭有毒,嗜酒傷身,不宜多飲、久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