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河北張家口經開區的市民共同慶祝2022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一周年。(畢瑞翔 攝)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氣象中心(以下簡稱“冬奧氣象中心”)近日宣布,冬奧會氣象服務保障各項工作已經準備就緒,將在今年“相約北京”系列冬季體育賽事中接受檢驗。
冬奧會氣象服務要求有多高?答案是:“分鐘級、百米級”,也就是說,預報時間上要精準到分鐘級別,預報區域要精細到百米級別。
滑冰、滑雪、雪橇……冬奧項目與冰雪及氣象條件關系密切。2016年,中國氣象局成立冬奧氣象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舉全部門之力投入冬奧氣象服務籌備工作。氣象人對標“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的要求,針對服務需求,一一破解難題。
觀測資料有限,就全力建設嚴密的觀測網絡。以冬奧賽場為核心,氣象部門在北京城區、延慶和崇禮及周邊,建設各種現代立體探測設施441套,實現了“超精細復雜山地+超大城市一體、三維、秒級、多要素”的冬奧氣象綜合監測。
預報存在困難,就精益求精鉆研預報體系。氣象部門聚焦“分鐘級、百米級”精準預報要求,建成“睿圖”數值預報模式體系,實現京津冀區域500米分辨率、冬奧山地賽場核心區域100米分辨率、逐10分鐘快速更新;建立從短時臨近(0—1小時)到延伸期(30天內)的無縫隙精細化網格預報產品,人工智能技術在冬奧核心區風力預報中發揮作用。
服務需求嚴苛,就打造千錘百煉的服務團隊與無微不至的服務系統。52人組成的冬奧氣象服務核心團隊,自2017年冬季起,連續4年在賽區開展實地訓練。冬奧氣象綜合可視化系統、多維度氣象預報預警系統、現場氣象服務系統、中國天氣網冬奧氣象服務網站、雪務專項氣象預報預測系統等,已經完成試用版建設,并在前期多項賽事保障中應用。此外,專用信息網絡、視頻會商系統、高性能計算資源均已準備到位。
針對賽事氣象條件需求,冬奧氣象服務團隊開展專題研究。大到賽事期間有哪些氣象風險、賽場“擋風墻”如何建設,小到具體賽事的風速“閾值”如何界定,都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分析。北京城市氣象研究院副院長陳明軒充滿信心:“冬奧氣象科研團隊將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用豐碩成果為冬奧氣象服務保障提供科技支撐。”
(記者 劉 毅 劉 釗)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小心,你正在被AI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