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貸、融”生態圈 為廣州注入科創新活力

        科技日報 2021-02-19 19:00:15

        資金池已累計為超過3100家企業提供授信達370.53億元,累計放款300.99億元,帶動合作銀行為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企業實際放貸超過1000億元。2020年全年為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的授信支持規模位于全國前列。

        業務范圍廣,卻無法提煉到企業發展的核心價值點,這一度曾嚴重困擾著廣州鉑銳盛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鉑銳盛途)的創新發展。廣州首批科技金融特派員、廣州穗甬原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陳旨熙對接鉑銳盛途后,為其重新發掘價值點,幫助企業精準定位。

        2020年,廣州設立首批科技金融工作站、首批科技金融特派員,旨在解決科技型企業的融資“老大難”問題。截至目前,廣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以下簡稱資金池)累計放貸突破300億元。

        廣州市科技局副巡視員石鵬飛表示,資金池代表政策紅利和資本,工作站代表載體和眾多科技企業,特派員代表人和服務體系。三者聯動意味著政策、人才、資本、載體、服務等各創新要素的碰撞和融合,也意味著廣州科技金融生態和科技創新生態的構建。

        近年來,廣州市科技局圍繞科技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打造“創、投、貸、融”科技金融生態圈,大力促進科技、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為廣州這座老城市注入科創新活力。

        資金池累計放貸突破300億元

        “融資難、融資貴”給科技型中小企業上了一道緊箍咒。

        為進一步創新財政支持方式,放大財政資金效用,引導和鼓勵銀行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信貸支持力度,2015年廣州設立資金池,每年安排最高資金規模2億元以內的專項經費。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科技貸款服務,對合作銀行為科技型企業貸款本金損失的50%進行有限補償。

        “合作銀行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貸款項目中,信用貸款部分需超過50%,方可納入資金池?!睆V州市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儉峰表示,輕資產型的科技企業往往難以在成長初期獲取銀行貸款,信用貸款的引入將解決這一難題。

        統計數據顯示,通過資金池獲得貸款的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達80%左右。這反映出廣州市財政資金帶動的社會資本,大部分流向了高科技、硬科技、前沿技術等領域。截至目前,資金池已累計為超過3100家企業提供授信達370.53億元,累計放款300.99億元,帶動合作銀行為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企業實際放貸超過1000億元。2020年全年為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的授信支持規模位于全國前列。

        疫情期間推出的“戰疫人才貸”“抗疫貸”等系列產品,已為1400余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超過80億元。

        然而,廣州仍在思考如何讓有融資需求的企業更加精準匹配到銀行。“資金池受托管理機構的服務形式應有所改變。”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董事長兼總經理秦海鷗認為,作為資金池受托管理機構之一,應在原有的銀行審批功能外,建立資金池數據交互中心,發掘企業更多需求。

        1月7日,資金池數據交互中心正式發布,這是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打造的“科技金融智慧大腦——標準化一站式科技創新數字化平臺”(以下簡稱智慧大腦)中的重要一環。

        “‘智慧大腦’的發布,意味著資金池完成了新一輪迭代?!鼻睾zt指出,“通過實時的、可視化的數字掌控,多少企業得到貸款,多少企業申請貸款,銀行、企業、政府都能夠一目了然?!?/p>

        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表示,將更好地發揮資金池在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中的作用,運用大數據手段提升資金池服務科技型企業效率。

        打通科技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

        “你們業務所涉及的‘私域流量’領域,關鍵要讓流量運營起來,而不是僅僅充當流量池的角色?!标愔嘉跻徽Z道出鉑銳盛途的問題所在。

        “廣州很多企業屬于‘埋頭苦干’型,有時會滯后于金融和資本市場的變化?!痹谒磥?,金融科技特派員就起到了“橋梁”的作用,“廣州市科技局先給我們普及相關惠企政策,接著我們再向園區企業開展宣講”。

        為更好地滿足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去年在廣州市科技局主導下,首批試點廣州科技金融特派員及科技金融工作站雙向精準匹配成功并正式落地運作。首批科技金融工作站有20個,科技金融特派員53人。

        科技金融工作站從公開征集的孵化器、眾創空間中產生??萍冀鹑谔嘏蓡T是從公開征集的銀行機構、股權投資機構中產生,主要為所對應的科技金融工作站內入駐企業提供專屬“即時響應”的科技金融服務。

        該試點工作采取雙向互選的方式,通過政府搭臺,“紅娘”牽線,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通過科技金融工作站與銀行機構、股權投資機構的雙向匹配和聯動,為科技金融工作站入駐企業提供“債權+股權”的科技金融精準服務。

        開展科技金融特派員、科技金融工作站試點工作,是廣州市科技局2020年謀劃的一項重要創新性工作。石鵬飛表示,通過科技金融賦能全市孵化育成體系,打通科技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可更好地滿足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

        2020年1月,廣州第二批科技金融工作站及特派員征集發布。據了解,未來三年,廣州將建立不少于100個科技金融工作站,組建一支不少于100人的科技金融特派員隊伍,初步建立覆蓋全市的科技金融賦能孵化育成體系的“1+1”(股權+債權)模式。

        放大“投”規模,拓寬“融”渠道

        在設立資金池、強化“貸”作用的同時,廣州市科技局也注重“創”“投”“融”,賦能科技企業,助力企業跑出加速度。

        2020年6月,在第九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廣州賽區暨第五屆羊城“科創杯”創新創業大賽啟動儀式上,大賽宣布在延續以往“以賽代評”機制的基礎上,首次探索實施“以投代評”,對符合條件、獲得投資機構投資的大賽企業,可直接晉級廣州賽區決賽。

        “評選機制的迭代,是為了更好地讓市場要素參與到企業評審中?!鼻睾zt說。“以賽代評”“以投代評”聯動創新,激發了“創”的活力。本屆大賽中,廣州企業獲獎率高達90.4%,超過深圳、上海等城市,居全國主要城市第一。其中,獲得全國新冠疫情防控專業賽二等獎的廣州微遠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參與了我國最早期臨床樣本的新冠病毒基因組分析工作,已完成2億元B輪融資。

        據了解,依托智慧大腦,為企業提供“創、投、貸、融”智能精準匹配服務,目前已鏈接歷屆創業大賽企業近2萬家。

        從技術研發到落地,資金是繞不開的一道坎。為此,廣州設立了廣州市科技成果產業化引導基金,放大“投”的規模,并出臺“創投八條”實施細則,修訂引導基金管理辦法,進一步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截至目前,共10只子基金落地運營,實際到位的子基金規模超過33.98億元,已投資項目19個,投資金額6.04億元。其中,依托光大控股設立的10億元規模的穗港澳青年創業基金已開始運營;100億元規模的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也已落戶廣州。

        為打通科技與金融的“任督二脈”,廣州通過輔導培訓、實地對接等多種方式,大力推動科技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拓寬“融”的渠道。全市共有124家企業掛牌“廣東省科技創新專板”,占全省掛牌企業數的71.3%。全市累計共19家企業申報科創板,其中6家企業已成功上市。小鵬汽車、名創優品、完美日記(逸仙電子商務)成功在紐交所上市。

        (記者 葉 青 通訊員 陳 欣)

        關鍵詞: 生態 廣州 注入 創新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