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2月28日電(錢晨菲 方序童小仙)28日,記者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大二院)獲悉,該院于27日成功實施中國首例雙肺、肝臟同期聯合移植術。目前患者鄒新生命體征平穩,肝肺功能恢復良好,專家團隊經過詳密評估,于28日11時撤離呼吸機。
命運雪上加霜的他 碰上一群不信命的專家
40多歲的鄒新,5年前突然開始咳嗽,被診斷為肺間質纖維化,此后便開始與病魔抗爭。近一年來,他咳嗽咳痰更加厲害,伴隨嚴重氣喘,平時只能依靠吸氧,無法下床。
2月22日,鄒新由救護車轉送至浙大二院,在高流量吸氧的狀態下,血氧飽和度只能維持在80%左右(正常人在不吸氧的情況下血氧飽和度正常值大于96%),肺移植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據悉,除了呼吸衰竭以外,鄒新還有嚴重的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國內著名的肝膽胰外科、肝移植專家、浙大二院院長王偉林領銜的醫療團隊特邀“中國肺移植第一人”陳靜瑜,給鄒新進行全面評估,專家團隊決定盡快為其施行雙肺、肝臟同期聯合搶救性移植手術。
為了順利完成手術,浙大二院器官移植中心及MDT團隊,針對鄒新的全身情況,術前多次開展多學科討論,為其制定了精密的手術流程,時間把控精確到分鐘。
27日一早,一場生命接力手術在浙大二院手術室有條不紊地進行。
十余個小時生命流轉 愛終究創造奇跡
27日7時30分,腦死亡捐獻者送入手術室,她將捐獻肝臟、肺臟、心臟、兩個腎臟及一對角膜。醫護人員對捐獻者鞠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7時40分,不遠處的另一間手術室內,受捐者開始進行麻醉。9時,陳靜瑜及浙大二院胸外科吳明肺移植團隊共同為鄒新開胸,進行雙肺移植手術。11時58分,患者雙側“新肺”動靜脈先后開放,“移植肺”開始工作。
12時20分,肝移植團隊開腹開始切除病肝。王偉林表示:“這臺手術難度很大,病人肝硬化很厲害,同時患有門靜脈血栓,又有側肢循環的形成,術中血流動力學很不穩定,給我們手術增加了很大的難度,但是經過團隊的齊心協力,我們克服了所有困難?!?/p>
16時,成功完成肝臟移植手術。18時30分,ECMO(體外膜肺氧合)撤離。
王偉林說,“這樣高難度的肝肺聯合移植手術在中國還是第一例,從開胸到關腹時長10個多小時,非常難得。我們會很好地總結經驗,相信在我們團隊不斷鉆研、不懈努力下,今后還會做第二例、第三例……在這個領域引領世界的先進技術,甚至走到世界的前列。”
當日20時20分,經歷10余個小時手術的鄒新,被送入綜合ICU,暫時生命體征平穩,迎接他的是術后的考驗。
對于綜合ICU的黃曼團隊來說,挑戰才剛剛開始。肝肺綜合征和肺動脈高壓等復雜的病理交互作用,讓肝肺移植在圍手術期面臨重重挑戰。首先,肝臟與肺臟擁有截然不同的最佳容量復蘇和機械通氣要求,這矛盾的處理需要移植團隊在麻醉及術后圍手術期管理中尋找最佳平衡點,不能厚此薄彼。隨后,再灌注綜合征和免疫抑制期急性感染會令新生的兩個器官相互掣肘,增加管理難度。
據介紹,此例雙肺、肝臟同期聯合移植手術,術后的血流動力學監測、器官功能之間的相互影響、出凝血的控制、精準抗感染與免疫抑制方案之間的平衡、機械通氣撤離的時機、早期康復訓練、營養和心理健康等問題,都是綜合ICU面臨的嚴峻考驗。院方介紹,綜合ICU團隊將用專業和堅守,守護鄒新來之不易的生命希望。
如今,鄒新正半坐在綜合ICU的病床上,有序的監護聲宣告著他術后穩定的病情,所有病情數據都牽動著所有參與這場全國首例肝肺聯合移植手術的醫務人員們。手術雖結束,但守護不停歇。(錢晨菲 方序 童小仙)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