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口水生生物監測與保護聯合實驗室揭牌

        中國科學報 2021-03-02 23:00:09

        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實施當天,上海海洋大學與上海市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水野中心)共建的長江口水生生物監測與保護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

        近年來,上海海洋大學與水野中心共同關注長江口中華鱘、長江江豚等水生生物及其生境保護工作,在水生生物與生境調查與監測、海洋牧場建設、瀕危水生野生動植物搶救救護、增殖放流、保育繁殖、科普宣教等方面進行了長期合作,引進了國際前沿監測標準化體系,自主研發研制了河口監測網、自容式水聽器、便攜式多功能監測浮標等多種聲學監測設備,并創造性地構建了無人船水上綜合監測平臺,應用環境DNA技術監測長江口水域的水生生物多樣性信息,在長江口水生野生生物保護、修復、科研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長期合作與大量研究的基礎上,經多方籌措,雙方共同建立成立聯合實驗室。據水野中心主任顧士連介紹,聯合實驗室將聚焦長江口水域,以水生生物與生態環境基礎數據獲取與分析評價、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為主要任務,掌握水生生物與環境監測方案設計、現代化監測技術集成、重要水生生物種類資源評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等關鍵技術,爭取在未來3年建設成為長江口水生生物與生態環境基礎數據完備、生態系統科學研究全面深入、后備人才培養穩定輸出的科教平臺。

        聯合實驗室成立后,將開展長江口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系統調查與長期監測。根據長江口水域水生生物資源和環境監測工作的最新形勢和具體需求,研究應用與示范各種生態友好型的現代化新型監測技術與裝備,實現對長江口珍稀水生生物、標志放流水生生物、重要水生經濟生物與環境的長期連續的全天候自動監測,為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科學研究提供基礎數據并建立數據檔案。同時,將基于調查數據,在長江口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狀況獲知與評價、珍稀瀕危水生動物(中華鱘、江豚等)和重要水生動物(刀鱭、鳳鱭、鰻苗等)生活史及其資源評估、保護區成效與禁捕政策效果評價、長江口江海生態系統動力學、長江口水域生態健康指數建立與發布等方面開展科學與保護戰略研究,發布年度長江口水生生物資源監測與保護科學研究報告。

        上海海洋大學黨委書記吳嘉敏表示:“上海海洋大學始終堅持‘水域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和地球環境生態保護’的學科主線,致力于不斷增強對‘生物資源、地球環境、人類社會’詮釋能力。上海海洋大學將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努力為服務長江大保護等國家戰略作出更大貢獻。”(黃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