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我國將正式執行《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簡稱《2020年國家醫保目錄》)。有超過50種抗腫瘤藥被納入新醫保目錄,這將給腫瘤患者帶來怎樣的利好?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胡夕春教授告訴《中國科學報》,有多款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藥物進入此次醫保目錄,經過醫保報銷,上海地區乳腺癌患者每月自費部分有望降低到幾百元,僅為過去自費費用的一至兩成。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負擔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新發乳腺癌約42萬例,并導致近12萬人死亡。按照乳腺癌分子分型,約65%乳腺癌患者為激素受體陽性患者,晚期患者中此類患者也占有較多比例,這類患者的治療方案在國內外指南均推薦優先考慮內分泌治療。
胡夕春介紹,健康女性在乳腺發育過程中,體內會產生激素刺激其發育,而乳腺癌細胞也保留著激素受體,體內激素就會刺激乳腺癌細胞生長,所謂內分泌治療就是使用藥物來阻斷激素刺激激素受體,達到控制癌細胞的目標。
乳腺癌雖然是女性第一大癌癥,但得益于早期篩查、早期治療、規范治療等因素,乳腺癌已經不再是絕癥。胡夕春提到,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能夠達到90%。樂觀數據的另一面是,多數乳腺癌患者需要5至10年的長期用藥,包括內分泌治療藥物,用藥負擔大大增加,提高藥物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十分重要。
記者在《2020年醫保藥品目錄》西藥部分注意到,氟維司群、他莫昔芬、阿那曲唑、托瑞米芬等均為臨床常用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藥物。以芙仕得,即進口氟維司群藥品為例,胡夕春表示,進口氟維司群在上海進入醫保前,每個月的費用接近5000元,進入醫保后,在上海的報銷比例可以達到85%,患者每月自費部分僅為過去費用的一成至兩成。
胡夕春表示,乳腺癌治療藥物進入醫保,患者能用效果好的藥物來治療,對于患者和醫生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對醫生來說,不用過多考慮經濟因素就為患者制定合適的內分泌治療方案。對于乳腺癌患者而言,也可以提高生存率與生活質量。
“希望更多省市盡快落實新版醫保目錄,提升醫保藥物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及早惠及更多在期盼中等待醫保好消息的乳腺癌患者。”胡夕春呼吁道。(李惠鈺)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