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劉昌勝院士和王靖教授課題組發現類肝素多糖磺化殼聚糖(SCS)可有效誘導缺血下肢中功能性血管的重建及貫通血流的恢復,并詳細解析了其作用機制。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科學進展》。
材料植入體內后會引起炎性反應,其分泌的內源性生長因子對募集內皮細胞并誘導血管新生至關重要。然而,不可控的炎性反應同樣會引起瘢痕組織的形成并阻礙新生血管的長入和損傷修復。而通過材料本身的生物學效應可控調節體內微環境,有效誘導原位血管化的形成及其作用機制尚無報道。
研究人員發現SCS在無外源性生長因子的參與下,通過調控巨噬細胞向M2極化,刺激其分泌內源性VEGF可有效誘導缺血組織中功能性血管的新生,并且指出磺酸基團和糖鏈結構對誘導血管新生均十分重要,兩者缺一不可。該研究為未來新型促血管化材料的設計及制備提供了新思路。(黃辛 采廖)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d8217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現代物理學發展放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