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碳中和 呼吁提升生態效率

        光明網 2021-03-08 16:30:05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3.5%、18%”等“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內容寫入,兩會代表委員們也從工業減碳、生態建設等不同視角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壽則表示,中國的“碳中和”之路離不開全民參與。“需要樹立全民的、全城市的綠色的意識,可以搞綠色新能源示范城市來進行。” 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則提出,“制定企業的低碳發展戰略和碳中和路線圖,將助力企業創新技術研發、綠色工藝應用等工作的全面設定和穩步開展。”

        在世界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共同努力中,中國成績亮眼:2019年,我國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8.1%,超過了此前設定的40%—45%的目標。為降低碳排放,中國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近十年,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量年均增長34.8%;2020年,中國煤電裝機容量占總裝機容量49.1%,歷史性地降到了50%以下。減碳目標的達成,源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為積極履行減碳責任,一些企業拿出相應行動方案,或是成立專門機構開展研究,探索低碳視角下的發展方向,也有企業已經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實踐。據楊元慶代表介紹,聯想集團致力于優化生產、運營、供應鏈和產品生命周期管理過程,相較于2009/10財年,該集團在2019/20財年的溫室氣體排放減少了92%。

        工業是我國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主要領域,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有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中,工業占比超六成。為推動工業減碳,截至目前,工信部累計發布128家綠色設計示范企業,聯想、特變電工、上海家化、等知名企業名列其中。“通過終端產品和信息通訊行業碳中和路線的推進,可以引導和帶動整個產業鏈,甚至上游原材料供應商的綠色改造和可持續發展。”楊元慶代表建議,加強源頭治理,帶動供應鏈低碳綠色發展。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陳金山代表認為,應提升清潔生產技術水平、實行能源合同管理等措施,推行少消耗、少排放、高產出的先進清潔生產方式。

        除頂層設計的指導引領外,資本市場的導向也是企業減碳的重要推動力。去年12月15日,彭博發布中國內地上市公司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披露表現排行榜,聯想集團位列第一。在排名前20家公司中,MSCI評級A級以上的僅有5家,聯想集團是唯一一家獲AA級的企業,環境友好的企業受到資本市場認可,甚至可以說,ESG重新定義了“好公司”。

        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鐘茂初表示,在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既要兼顧雙循環、產業安全自主可控、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等目標,又要達成碳達峰等目標,必須通過生態效率提升來實現。他建議,其一,制定環保產業的支持政策,不能僅考慮產業本身是不是環保,還要考慮支持該產業發展能否帶來產業鏈整體的生態效率提升。只有滿足生態效率提升這一特征的環保產業才能被納入支持政策中。其二,強化生產者責任的同時,也要從消費側探索碳達峰責任分擔和碳排放權配置機制,通過綠色消費偏好的轉型倒逼企業采取綠色生產方式。例如,可將目前普遍使用的住房限購、汽車限購政策轉化為“消費碳票”約束機制,并同步考慮“消費碳票”交易市場的形成。

        關鍵詞: 代表 委員 中和 呼吁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