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3月15日電(記者劉霞)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4日報道,美國科學家近日提出了“月球方舟”計劃,建議將地球上目前已知的670萬種物種的DNA樣本送往月球保存,整個項目有望在未來30年內完成。不過,他們也指出,整個項目將耗資數千億美元,而且仍面臨不少技術難題。
研究報告作者、亞利桑那大學的杰坎·桑加教授稱,“月球方舟”將在發生全球災難時保存地球的基因多樣性,這些災難包括:超級火山爆發、全球核戰爭、小行星撞擊、流行病、氣候變化加速、全球太陽風暴和全球干旱。
據悉,這些“方舟”將棲身于月球上的熔巖管內,并由太陽能電池板供電。熔巖管是一些在月球地表下的空洞和隧道,形成于大約30億年前月球熾熱的幼年時期,可以保護“方舟”免受流星撞擊和可以破壞DNA的輻射的影響。桑加說:“月球上可能存在著多達200多個熔巖管可以存儲‘方舟’。”
擬建的方舟將包括地上和地下兩個主要部分。基因樣本將保存在熔巖管內的低溫儲存模塊中,熔巖管通過電梯與地表相連,表面的通訊陣列和太陽能電池板將使“方舟”能自主維護。
創建基因庫以恢復生物多樣性的想法并不新鮮。目前,科學家們在位于挪威北極圈內的斯瓦爾巴德全球種子庫中儲存了超過100萬個種子樣本。
不過,桑加等人表示,將此類設施建立在地球上并非萬無一失。例如,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將使斯瓦爾巴德種子庫消失在海浪之下。因此,只有將這些基因信息儲存在太陽系其他地方,才能確保它們在地球面臨任何生存威脅時能幸存下來,而月球是外太空“方舟”理想的棲身之所。主要原因在于:月球離地球只有4天路程,比火星更近;另外,在軌道上建立“方舟”也不安全;此外,月球上的熔巖管可以呵護“方舟”的安全。
不過,桑加也表示,實現這一雄心勃勃的項目仍面臨不少挑戰。首先,成本高昂,“建造方舟和運輸樣品將花費數千億美元”。此外,樣品必須在零下180至零下196攝氏度的極低溫度下保存,因此需要機器人開展作業,但如此低的溫度對機器人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全球雙胞胎數量創新高
下一篇:3D打印影響健康?關鍵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