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七”科研人員回信 呵護下一代的“星辰大海”

        中國青年報 2021-03-18 04:00:04

        3月12日,長征七號改遙二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這一消息讓關(guān)心航天事業(yè)的國人感慨萬千,同時也引出了一段“初中生給‘長七’科研人員寫信”的故事。

        2020年3月16日,我國長征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發(fā)射任務(wù)失利。不久以后,一位有著航天夢的初中生給科研人員寄了一封信。在信中,他不但表達了自己對中國航天事業(yè)的信心及失利的惋惜,更條理分明地從4個方面分析了失利原因,其中不乏一些專業(yè)名詞比如“姿態(tài)控制系統(tǒng)”“增壓系統(tǒng)”等等。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這位初中生對航天是“真愛”,并用實際行動呵護著這份愛。

        面對這位初中生的熱愛與勇氣,我作為一個成年人是比較汗顏的。別說當初,就是現(xiàn)在也沒有勇氣去給專業(yè)人士、“大人物”寫信表達自己的見解,但這個孩子做到了,由衷為他點贊。

        也許,在一些成年人看來,初中生分析發(fā)射失利原因的想法稚嫩,甚至有些不知輕重。但科研人員并沒有,他們看到了一筆一畫里真誠的心。他們用實際行動呵護著這個年輕人的“星辰大海”。

        一周后,長征七號的總設(shè)計師范瑞祥、總指揮孟剛給初中生寫了回信,并附上了親筆簽名。在信中,他們稱贊初中生“分析推理很有邏輯,見解也很獨特”,并說明這次失利是“因技術(shù)認識不充分而導(dǎo)致的”,還鼓勵他“努力學習,深入鉆研”“長大后一定可以為祖國的航天事業(yè)貢獻力量”。

        可以想象,當初中生看到這封溫暖的回信時,心里的欣喜與激動。對他而言,這是對其探索精神、鉆研精神以及對航天事業(yè)熱愛的肯定,讓他對自己心中的夢堅信不疑。不管以后這位初中生是否從事航天事業(yè),這封回信都會成為他向前奔跑的一個強有力的支撐。不夸張地說,那是一種直擊心靈的力量。

        其實生活就是這樣,你永遠不知道一個眼神、一句話,能給他人的人生軌跡帶來多大的力量與改變。

        這些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這種“大人物”與“小人物”的“對話”。90歲的袁隆平為感謝赤峰市青少年宮孩子們寄來的畫像,特意回信激勵孩子們刻苦學習,為夢想努力拼搏;鐘南山認真閱讀每封中小學生的來信并回信,且寄語青少年“用知識縫制鎧甲,不遠的將來,各行各業(yè)都將由你們披甲上陣。希望你們不懼艱辛、勇敢前行!”

        每一個追過星的人都期盼受到偶像的關(guān)注,“長七”的科研人員、袁隆平、鐘南山等或許就是他們的偶像。來自偶像的鼓勵,在孩子心中的分量必然不一樣。

        很多人小時候都寫過主題為“我的夢想”的作文,那時,我們有的人想成為科學家,有的人想成為醫(yī)生,有的人想成為教師……但回頭看看,我們當初的夢想實現(xiàn)了嗎?沒能實現(xiàn),也許是因為不合適,或許只是少了一些呵護的力量。

        我們可能因為沒能實現(xiàn)夢想而一度感到遺憾,那就別讓這種遺憾在“做夢”的孩子們身上重演。無論他們以后是一路向前還是中途轉(zhuǎn)彎,多呵護一下他們當下心中的“小小夢想”,也許就能幫助他們奔向“星辰大海”。(郭慧巖)

        關(guān)鍵詞: 科研 人員 回信 呵護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