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東城區龍潭街道的18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集體升級,集語音提示、人像跟蹤攝像和夜間照明等功能于一體的智能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全新亮相。
這個“綠色”“智能”的垃圾分類投放點得到了居民們的稱贊。“這個垃圾分類投放點用起來比較方便,垃圾桶附近也保持得干凈整潔,讓大家對垃圾分類這個‘關鍵小事’更上心了。”相關人員介紹說,轄區內垃圾分類投放點顏值“飆升”,居民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積極性一路“走高”。
據了解,在智能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的基礎上,龍潭街道還建立了可回收體系,健全源頭交投網絡,創新垃圾分類模式,采取線上預約回收和線下上門回收模式,應收盡收,為轄區居民可回收物的收集、運輸提供便利,發揮“兩桶一袋”的作用,促進居民垃圾分類習慣養成。今年1月份街道健全可回收物交投平臺,目前注冊戶數1696戶,訂單數385個,收集2998.32公斤。
不僅如此,龍潭街道還在各社區中以“社區大集”的形式,開展了“享上門回收服務 創文明優美社區環境”系列宣傳活動,為居民提供便捷、全面、貼心的回收服務。
隨著科技的助力,垃圾分類“紅黑榜”也應運而生。根據人像收集系統對居民分類投放情況的采集,可對投放正確、積極配合的居民給予肯定表揚,對錯誤的行為予以勸告警示,提高了垃圾分類工作的精準管理。
目前,按照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100%,分類準確率超過90%以上的工作目標,龍潭街道全力推進市級示范小區的創建工作,三個小區獲評市級示范小區。
垃圾分類是一種“新時尚”,更是一場“持久戰”,比拼的是“管理智慧”,考驗的是“方法定力”,成就的是“千秋萬代”。
在依托科技助力管理的基礎上,針對龍潭街道轄區內23家居民小區物業公司,100余家駐街黨政機關、大中型企事業單位,300余家街邊小門小店的復雜局面,為了實現轄區單位與居民區同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龍潭街道還由街道職能管理部門和綜合執法隊每日不定時進行明察暗訪,時刻發現問題立刻進行約談,并與區環衛系統對接,各個垃圾樓、壓縮垃圾車清運轄區單位各類垃圾時發現垃圾混裝混運情況,街道隨時約談處罰。
與此同時,龍潭街道還通過社區小巷管家團和垃圾分類志愿者服務隊每日對轄區物業、企事業單位、小門小店進行走訪,發現問題進行記錄和現場引導,拒不配合的由街道綜合執法隊到現場執法。同時,龍潭街道每月收集各個社區對轄區物業、企事業單位、小門小店的走訪評分記錄來進行考核并通報;每個季度街道針對轄區內不同的單位類型出現的問題召集相應的單位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分會,督促轄區單位做好垃圾分類工作;龍潭街道還建立了“年評分”制度——根據《龍潭街道垃圾分類12345工作法》綜合全年工作情況對轄區內各個單位進行評分及通報,表現良好的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表現不佳的由職能管理部門和執法部門進行督導、處罰。目前,龍潭街道轄區單位的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100%。(詹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