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運河復航 “神力”潮汐助擱淺貨輪解困

        科技日報 2021-03-31 15:15:05

        埃及當地時間3月30日清晨,擱淺的巨型貨輪“長賜”號已完全擺脫擱淺狀態,蘇伊士運河恢復通航。

        蘇伊士運河是全球最繁忙的海運通道。近一周來,運河因“長賜”號貨輪擱淺被堵多日,貨輪解困進展牽動全球目光。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蘇伊士運河擱淺貨輪解困,背后“神力”竟是潮汐。

        據報道,28日晚上,“長賜”號貨輪終于得到了比任何現場機器都強大的力量的幫助:月亮和潮汐。救援方面的負責人表示,隨著水位一夜間飆升,船慢慢恢復了浮力。

        “潮汐是地球上的海水受月球和太陽的引力作用而引起的漲落現象。”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研究員劉克修3月30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太陽距離地球太遠,它對潮汐的影響不如月亮那么明顯。在滿月和新月這兩個階段,潮汐最大,這些大潮被稱為朔望潮。

        朔望潮期間,“高”潮汐很高,“低”潮汐異常低。當相對于地球,太陽和月亮彼此成直角時,這時會產生小潮——也就是高潮和低潮之間差異最小的時期。

        正因如此,本次疏堵選擇了滿月這一時機——可借助海水上漲的最大力量,向上浮動貨船,幫助貨輪解困。

        地球是一個充滿水的“藍色星球”,但29%的地表都被陸地覆蓋。海灣、海峽和其他地貌特征也會干擾潮汐。這些地貌特征有可能加強潮汐,也有可能減弱潮汐。

        大多數沿海地區每天出現兩次漲潮。劉克修告訴記者,蘇伊士海域屬規則半日潮,每個潮汐日約為25小時,這期間將出現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平均潮差為116厘米,平均大潮差達142厘米,平均小潮差也有87厘米,平均漲潮、落潮歷時分別為6小時15分鐘、6小時10分鐘。

        人們利用潮汐做了很多事,最典型的是潮汐發電。潮汐發電是在海灣或有潮汐的河口建筑一座攔水堤壩,形成水庫,并在壩中或壩旁放置水輪發電機組,利用潮汐漲落時海水水位的升降,使海水通過水輪機時推動水輪發電機組發電。

        潮汐的作用不囿于此,它還可以幫助大型港口安全運行。在我國主要能源輸出港之一的黃驊港,如今20萬噸級船舶進出港口已實現常態化。黃驊港引航站高級引航員楊炳棟介紹,為保障20萬噸級船舶長航道乘潮作業需要,黃驊港創新采用了逐點乘潮理論,跨航海、海洋、測繪三個學科用復雜算法實現了大型重載船舶乘潮進港,大幅提升船舶進出港效率。

        潮汐有時候也會帶來麻煩。漲潮期間,與海洋接壤的低洼地區會比以往更頻繁地出現洪水泛濫。2000年至2017年間,美國由漲潮引發的洪水頻率增加了50%。這種洪水阻礙了道路,損毀了基礎設施和備用的暴雨排水溝。“長賜號”在當地時間3月23日陷入擱淺。起初,一陣突如其來的強風和阻擋視線的沙塵被認為是罪魁禍首。但是蘇伊士運河管理局說,這不是這艘船擱淺的唯一原因,可能還存在技術或人為失誤。楊炳棟分析,貨輪之所以難以拖動,是因為船體通過運河時,遭遇了“岸壁效應”,導致船體兩頭牢牢地“卡”在了岸上。由全程AIS回放可以看出“長賜”輪在航行過程中航行不穩定,所以該貨輪還存在人與人、人與船配合不協調的情況。不過,蘇伊士運河當局方面表示,在船舶脫淺后將對本次事件的起因做出調查。所有結論都要在經過調查后得出。(記者 陳 瑜)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