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科普|西藏ASγ實驗發現破解宇宙線源“世紀之謎”的新證據

        光明網 2021-04-02 17:45:03

        近日,中日合作西藏ASγ實驗觀測到迄今為止最高能量的彌散伽馬射線輻射,最高能量達957TeV,接近1PeV,即1000萬億電子伏特。這些超高能伽馬射線的方向并沒有指向已知的低能段伽馬射線源,而是彌漫分布在銀盤上。這是國際上首次發現“拍電子伏特宇宙線加速器”在銀河系中存在的證據。該結果被美國物理學會評論為研究高能宇宙線起源“世紀之謎”的里程碑。相關觀測結果將于4月5日在美國《物理評論快報》正式發表并被作為高亮點論文加以推薦。

        ?

        西藏ASγ實驗團隊觀測到的超高能彌散伽馬射線事例在銀道坐標系下的分布。這些超高能彌散伽馬射線的能量在 400 TeV到 1 PeV 之間,表現出向銀盤(圖中水平中線)集中分布的特點。灰色陰影區域是ASγ實驗無法觀測的區域。背景色輪廓顯示了銀河系坐標中氫原子的分布

        宇宙線是來自宇宙空間的高能粒子流,主要由質子和其他原子核組成,能量跨越11個數量級。自1912年宇宙線發現以來,高能宇宙線的起源問題至今未解,已成為一個“世紀之謎”。宇宙線攜帶著宇宙起源、天體演化、空間環境等宇觀信息。宇宙線觀測研究是人類探索宇宙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通常,低于幾個PeV能量的宇宙線,被認為主要產生于銀河系內,而能將宇宙線加速到PeV能量的天體,也被稱為“拍電子伏特宇宙線加速器”。根據理論模型,超新星遺跡、恒星形成區和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等,都是候選的“拍電子伏特宇宙線加速器”,但迄今為止并沒有任何一個“拍電子伏特宇宙線加速器”得到觀測證實。因為帶電的高能宇宙線粒子,在銀河系傳播的過程中,運動方向會被磁場偏轉,待它們到達地球時,其方向早已不再指向源頭。

        幸運的是,高能宇宙線在傳播過程中與星際介質碰撞,可以產生能量約為宇宙線母粒子能量十分之一的高能伽馬射線。高能伽馬射線不帶電,沿直線傳播,因此觀測到伽馬射線的到達方向,就是該天體源方向。科學家借此可以尋找到“拍電子伏特宇宙線加速器”所在地。

        這次ASγ實驗在銀盤上發現超高能彌散伽馬射線,其能譜特征與PeV能量宇宙線和銀河系、分子云碰撞產生伽馬射線的模型預言相符,就像是“拍電子伏特宇宙線加速器”在銀河系內留下的一串串“足跡”,是拍電子伏特宇宙線加速器存在于銀河系的重要證據,也是朝著解開高能宇宙線起源的“世紀之謎”邁出的重要一步。

        白色的盒子是西藏ASγ實驗表面陣列的單元探測器

        西藏ASγ實驗位于西藏羊八井,海拔4300米,始建于1989年,1995年被美國《科學》雜志列為中國的25個科研基地之一。2014年,西藏ASγ實驗完成重大升級改造。實驗團隊由28個研究機構所屬的91名研究人員組成。實驗核心科學目標是探索銀河宇宙線的起源、傳播和加速,并開展相關的高能輻射、天體演化、鄰近宇宙線源及暗物質等方面的研究。

        監 制:戰 釗 宋雅娟

        記 者:張夢凡

        制 作:肖春芳

        出 品: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關鍵詞: 科普 西藏 AS 實驗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