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以下簡稱孵化基地)正式開園,同日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孵化基地由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和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政府共建,打造具有人社特色的國家級、國際化、示范性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龍頭標桿,形成對全省港澳青創基地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效應。
2019年5月,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的《關于加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的實施方案》提出要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到2025年,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示范基地輻射帶動效應進一步發揮,在珠三角9市各建設至少一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基本建成“1+12+N”孵化平臺載體布局。
具體來說,“1”是指以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龍頭;“12”是指培育建設12家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N”是指在示范性平臺和基地的牽頭下,帶動各地建成一批社會化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載體。
在此背景下,聯盟應運而生,由“1+12+N”孵化平臺載體龍頭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產業孵化基地發起,聯合12家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共同組建。
經表決,聯盟首屆理事長單位由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擔任,副理事長單位由廣州市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等12家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運營機構擔任。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董事長兼總經理秦海鷗被選為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二級巡視員張廣立表示,聯盟將承載重要使命,希望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發揮“1”的龍頭引領作用,“12+N”基地發揮輻射協同作用,從而為“1+12+N”體系建設提速。
秦海鷗表示,聯盟將打造“5大核心平臺”,即打造“政府服務的支撐平臺、營商環境的宣傳平臺、基地互助的樞紐平臺、機構整合的鏈接平臺、港澳青年雙創事業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加快建成“1+12+N”平臺載體布局。
(記者葉青 通訊員陳建如)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