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產量能翻個筋斗該有多好!”打小,尼瑪扎西就在做著這樣一個夢。
1966年,尼瑪扎西出生在西藏自治區扎囊縣扎塘鎮雜玉村一戶農家。村子海拔高,土壤貧瘠,只適合種青稞??墒?,一年忙到頭,一顆汗珠子摔八瓣,青稞畝產也就五六十公斤。
為了夢想,17歲那年,尼瑪扎西考入西北農學院,專修農學。再后來,他成為西藏歷史上首個農學博士、西藏農牧科學院院長。
30多年過去了,在試驗田里,他的夢一點一點實現了:培養出的16個青稞新品種,每個畝產都能達到二三百公斤。其中,“藏青2000”畝產超過了350公斤。人們親切地稱他“青稞博士”。
可是,“青稞博士”發現,有了好種子,并不意味著就有好收成:許多農民由于不懂得科學種植,讓豐收大打折扣!譬如,有的農戶,沒有在播種前“扎紐除草”,后茬品種出現混雜;還有的,出苗后沒有合理追肥,顆粒癟塌塌的……
種好良種,首先要采取良法,而要掌握良法,必須提高農民素質。為此,尼瑪扎西跑遍西藏28個糧食主產縣。
傳播農業科技方面,他很有一套。他常說:“復雜技術要簡易化。比如,一畝地要施50毫升農藥,農民沒有概念。你跟他講,施‘兩瓶蓋’的農藥,他就懂了?!睘榱耸职咽纸虝r民,他曾在白朗縣巴扎鄉金嘎村一蹲就是好幾周。除了農民,農技人員、鄉鎮干部也是他的培養對象。他們是尼瑪扎西辦公室“推門就進”的常客……
現在西藏青稞的平均畝產已超過300公斤。
尼瑪扎西又有了新的夢想:把冬青稞種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然而,目標還沒完成,他卻走了:2020年9月5日,這位“青稞博士”出差途中,發生車禍,經搶救無效在阿里逝世,終年55歲。
今年3月8日,“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首次頒發。20位獲獎委員中,就有尼瑪扎西。他的照片,是其中唯一一張黑白照。(袁泉 王俊嶺 陳振凱)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