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設施補短板 應用場景更拓展

        人民日報 2021-04-09 12:30:04

        數據來源:工信部、商務部 制圖:張芳曼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當前,全國行政村通光纖和4G比例均達98%以上,農村互聯網普及率明顯提升,鄉村通信設施不斷完善。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應用不斷拓展,智慧農業、智慧物流等數字化轉型,正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菠蘿種植戶韋海龍用指尖劃動手機屏幕,“香水菠蘿地頭收購價3元一斤?!痹诰€訂閱的收購行情了然于胸,韋海龍盤算著聯系哪位收購商上門收果。

        柑橘種植戶郭昌福在手機上就把農活干了:“點一點,果園里就開始自動澆灌了?,F在,沒把子力氣,也能干農活啦!”

        如今,手機成了農民的“新農具”。“訂閱”“流量”“上網搜”對于農民來說已經不再陌生。而這背后,是我國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快推進,是數字鄉村建設的持續發展。當前,全國行政村通光纖和4G比例均達98%以上,農村互聯網普及率明顯提升。鄉村通信設施不斷完善,適應“三農”特點的信息終端、技術產品、APP層出不窮,智慧農業、智慧物流等數字化轉型,正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村村通網惠民生

        “90元包月,能看電視,還能上網看視頻,不限流量,想看多少看多少。”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十月田鎮保滿村,電信公司的工程師黃木新拿出方盒大小的路由器,向村民解釋裝寬帶的各種好處。

        “流量和水費一樣吧,要是忘了關,得多掏錢吧?”村民們卻有各種擔憂。

        2015年起,海南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啟動“光網智能島”工程建設,推動光纖寬帶全島覆蓋。到2016年,昌江縣的行政村幾乎村村都建有4G基站,可村里裝寬帶的沒幾戶。昌江縣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閔英冠說,“年輕人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多,接受新事物慢一些?!?/p>

        2018年,電商火了起來,十月田鎮上匯集的電商把村里的菠蘿賣向全國各地。村民們嘗到了互聯網的甜頭,保滿村34戶貧困戶全部脫貧,村里143戶人家幾乎家家都裝上了寬帶。

        最早用上寬帶的韋海龍,也在第一時間辦了流量包月套餐,手機、電腦、電視都能接上互聯網。這部不限流量的手機,成了老韋的小助理。他在線訂閱的收購行情每天定時發到手機上。

        開春后,老韋新開的30畝菠蘿地,種上了政府發放的幫扶種苗??深^回種金菠蘿這一新品種,老韋沒經驗。于是每遇不解,他就掏出手機?!熬W上有專家視頻指導,我想知道的,上面都有?!崩享f下地干活,手機還連著充電寶,寸步不離。

        閔英冠說,5G網絡正在向鄉鎮延伸。更便捷、更高效的網絡,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更多動力。

        “2015年,海南省行政村光纖寬帶覆蓋僅為40%,4G網絡覆蓋率只有85%。2017年,全省實現了2573個行政村、30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的光纖寬帶和4G網絡全覆蓋。2020年,20戶以上自然村基本實現光纖寬帶和4G網絡全覆蓋?!焙D鲜」I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崔淑田說。

        數字平臺助產銷

        春光明媚,江蘇徐州市豐縣梁寨鎮腰里王村張會廣家200畝的蘋果園正是修剪枝條的時候,蘋果樹上已經開出了花。

        “每個蘋果都有二維碼哩!”張會廣說。原來,在這個果園里,施肥、噴藥、修剪等操作都會被記錄下來,上傳到豐縣的農業大數據平臺上,產出的蘋果都會有一個二維碼,實現了可溯源。種植流程有了數據庫,通過分析還可以建立起當地蘋果種植的數據模型,能夠進一步提升優果產量。

        “農業大數據平臺的搭建,要歸功于豐縣公共數據中心的建設。目前,我們已建成豐縣農業大數據門戶網站、豐縣智慧農業大屏數據分析平臺、豐縣農業資源數據概覽云圖、豐縣農業經營主體云圖,歸集本地涉農數據3.4億條,實現了系統之間的共享互通,為豐縣農業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的數據支持?!必S縣公共數據中心主任方軍介紹。

        張會廣打開手機,在豐縣數字平臺點擊“數字農業”板塊,市場資訊、數據報告、監測預警、農業課堂、產銷對接等內容實時更新,這些信息由專業的農業領域信息服務商提供,當地的蘋果、牛蒡等幾種支柱農產品信息一覽無余。

        除了助力產業發展,豐縣在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社會綜合治理方面也摸索出數字化路子。全縣363個涉農村居、14座垃圾中轉站、15座污水處理廠、671個規模養殖場、525條河流通過攝像頭實現了遠程實時監測,有效破解了巡察、取證和管理難題。

        “豐縣的數字鄉村建設開始于2013年,前期主要放在打破行政壁壘、實現數據共享和采集上。這幾年,根據鄉村振興發展的需要,我們對數據進行開發和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我們將進一步優化使用場景,實現一個平臺下的農村黨建、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的多場景應用,讓數字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必S縣縣委副書記鹿飛表示。

        智慧農業更省心

        眼下,在重慶市璧山區福祿鎮紅山村,郭昌福的柑橘園迎來了采摘季。家里有50畝的果園,郭昌福沒雇人,全靠他和妻子倆人照看。

        “以前,靠肩挑背扛,忙的時候,還要雇十來個人干活?!惫8嬖V記者,紅山村多是小山丘,大型機械進不了山,“那時候覺得,種點果樹可真難。”

        不過,現在對郭昌福來說,這些早已不是難事。村里通了網,又建起了5G基站,打開手機,土壤濕度、施肥時間、自動澆水等選項和數據都能看到,方便遠程管理,“如今,我們干農活變得輕松了?!?/p>

        農村網絡設施建設,讓郭昌福真正嘗到了甜頭。這不,馬上就到了李子的豐收季,郭昌福家的李子可是出了名的甜,為啥?“利用數據分析和遠程控制,原本不好種的‘五月脆’,現在都需要預定呢!”郭昌福笑著說,通過這樣的標準化種植、精細化管理,“五月脆”的甜度提升了2到5度,一家人的收入也跟著提高。

        網絡鋪就的“信息高速路”,讓紅山村科技感十足。山坡上是小型氣象站,風速傳感器不停轉動。果園里,一臺小型機器人穿梭自如,“這可是我們的移動‘管家’,可以采集溫度、光照數據,實時控制水果的品質。”當地一家農業公司負責人蔡金東說。

        有了網絡數字平臺,果農種樹不僅僅只靠經驗了。有一段時間,紅山村的果子銷路不好,原因是啥,大伙兒都摸不著頭腦。查看網絡平臺,銷售數據和顧客反饋都被記錄下來,經過數據分析,他們發現,原來果子皮厚個頭大,雖然夠甜,吃起來卻不方便。于是,紅山村的果農們改良種植技術,定期疏果,橘子皮變薄了一點,銷量上升了不少。

        如今,重慶市璧山區通過基礎設施補短板,著力打造了以5G技術為依托的現代農業體系。此外,璧山區還建立了農業大數據中心,把5萬農戶、30萬畝田地納入“璧山智慧農業云”。網絡數字助力,讓山里的果樹飄香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

        (記者 黃曉慧 尹曉宇 常碧羅)

        關鍵詞: 通信 設施 應用 場景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