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中大)8日召開記者會公布,中大跨學科研究團隊近日研發了一款配備內鏡輔助磁力導航系統的“生物合成軟體微型機械人”,可突破現有儀器限制,深入人體狹窄腔道治療消化道疾病。
由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醫學院跨學科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研發了一種以干細胞為基礎的軟體磁性干細胞球微型機械人,簡稱MSCSMs,主要由大量(約占98%)干細胞及微量磁性粒子(約占2%)組成。
該軟體微型機械人的柔軟度有如人體大腦組織,于磁場驅動下,它們不但有快速反應及準確鎖定目標的能力,更可于傳輸過程中變形,以通過體內復雜兼狹窄的管道。由于微型機械人使用的干細胞源自于宿主,這將大大減低免疫系統的排斥反應。
此外,該軟體微型機械人能夠通過各種臨床成像技術作實時的體內追蹤,包括內鏡和超聲波等廣泛在腔內手術中采用的技術。
為了令軟體微型機械人能夠快速進入體內深處的狹窄空間,團隊開發了一個結合了臨床成像工具的機械人集成平臺——雙模成像內鏡輔助磁驅動系統(EMADIS)。EMADIS能快速并精準地將 MSCSMs運送到微小和曲折的腔內管道作介入治療,特別是在一些傳統內鏡和醫療機械人無法到達、甚至無法觀察的部位。
中大前校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級副校長(健康與生命科學)沈祖堯表示,是次研發的技術,能把內鏡可覆蓋范圍延伸至膽管、胰管、支氣管中的較小分支,甚至是泌尿系統較小的分支。他相信這項技術有巨大的臨床應用潛力,并能安全應用。他也期待下一步開展動物研究以證明該技術的安全性,以及透過臨床實驗驗證其功效。(記者 韓星童)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