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之重器的中國天眼FAST,于北京時間2021年3月31日起對世界正式開放,中國天眼自這一天起成為世界天眼,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受到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
圖1. 中國天眼FAST(圖源:國家天文臺)
從國家層面上來說,中國拿出FAST這一觀天利器向國際共享,向世界表明了我國持續提高國際開放合作的態度,彰顯了愿與世界共同推動人類尖端科學發展的決心與誠意。作為FAST運行團隊的一員,我們對國際開放也是真心的支持。因為FAST從立項到建設的漫長歷程中,得到了持續的國際同行們的各種幫助。
記得2010年FAST立項不久, 南仁東老師就帶著我們去美國綠岸望遠鏡(GBT)和阿雷西博望遠鏡實地考察學習,所到之處得到了當地科學與技術人員的熱情款待。他們從科學思想到具體的技術方法都對我們毫無保留,幫助我們解決了一系列具體的問題。
圖2是南老師在美國GBT望遠鏡考察。一向嚴肅的南老師也露出了難得的笑容,可以看出我們有過非常愉快的國際合作經歷。現在FAST建成了,我們自然也不會忘記回饋國際科學界。相信南老師如果收到我們望遠鏡對國際開放的消息也一定會很開心。
圖2. 南仁東老師在美國GBT望遠鏡考察(圖源:作者)
科學領域里,國際射電天文界有著很好的開放共享傳統,各國建設的射電望遠鏡大多都會拿出一定的時間向國際開放。因此,FAST從建設之初,就考慮了按國際慣例逐步開放的問題。
FAST自2020年1月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進入科學運行期后,FAST 團隊就與國家天文科學數據中心合作,著手建設符合國際標準的望遠鏡觀測管理平臺,讓國內外用戶不論何時何地,都能夠通過互聯網登陸這個平臺,輸入觀測參數,獲得觀測項目相關信息。
圖3. 國家天文科學數據中心網頁(圖源:國家天文臺網站)
同時,FAST 科學委員會也制定了公平透明的數據政策,大部分的觀測數據過了一年保護期后都會對世界科學家公開。
為了這次的國際開放,為了讓FAST更符合國際望遠鏡的規范,為了更好的方便未來用戶使用,我們還開發了觀測申請系統和一些輔助工具,并更新了英文版網站,完善了一系列的技術文檔,以便世界各國科學家們閱讀和操作。
圖4. 國家天文臺FAST網頁(圖源:國家天文臺網站)
FAST開放后,世界各國的科學家會來用嗎?能產生重大成果嗎?這些都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酒香不怕巷子深,相信憑借FAST超高的靈敏度和突出的巡天性能,一定會讓各國的天文學家趨之若鶩。
早在FAST未建成前就有各國科學家通過各種途徑對FAST表示出極大的興趣,盼望著FAST早日開放。并且已經有不少國際上的科學家通過與中國科學家的合作,獲得數據并發表了一些科學成果。現在,FAST的正式開放能夠給他們更多的主導權,讓他們更積極地投入,也肯定能產生更多更好的成果。
科學上最好的宣傳就是在頂尖期刊上發表文章,或在國際會議上展示科學成果。FAST的網站上列出了2018年以來在國際一流期刊上,用FAST數據開展科學研究而發表的50多篇論文,包括2篇在影響廣泛的《自然》雜志上的文章,這充分展示了FAST的科學能力。
圖5. FAST部分科學目標的圖片摘要(圖源:The Innovation, 1(3), 100053)
FAST開放后,科學家們申請使用FAST的觀測時間,我們預計在某些最需要FAST高靈敏度觀測的領域,如脈沖星測時、重復的快速射電暴的后續觀測等方面的申請,競爭將會相當激烈。
FAST的開放將吸引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來研究FAST相關的科學問題,這必將帶來有創新的科學思想和觀測方法。借助FAST平臺中國科學家也將有機會與各國頂尖科學家開展以我們為主導的合作,這也必將大力促進中國科學家的成長和進步,最終實現“出好成果、出大成果”的目標。(趙宇豪)
作者簡介:朱明,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科學與數據部主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