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國設立愛鳥周活動40周年。愛鳥周起源于1981年,最初為保護遷徙于中日兩國間的候鳥設立。1992年,《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將愛鳥周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
黑翅長腳鷸(馮爾輝/攝)
鳥類是大自然的精靈,也是人類的朋友,對大自然生態平衡有著重要作用。羽毛是鳥類區別于其他動物最重要的特征。
羽毛可以讓鳥類飛行,保溫納涼,還能起到偽裝和裝飾的作用。部分漂亮的鳥兒因身著“彩衣”尤其引人關注,如披著華麗外衣的雄性極樂鳥、擁有一身夢幻藍紫色羽毛的紅嘴藍鵲、頭頂翠綠,拖著顏色鮮艷美麗尾屏的孔雀、還有身著黑白相間燕尾服在天空中盡情飛翔的燕子。
黑水雞(馮爾輝/攝)
鳥類的彩衣是如何形成的呢?原來,羽毛的色彩,主要取決于羽毛含有的色素體及其內部結構。羽毛的色素顆粒可隨羽毛的形成進入到不同部位,從而與其內部結構等因素一起決定羽毛不同的顏色。常見的黑色素和類胡蘿卜素是形成鳥類羽毛顏色最主要的色素,非常見的色素通常是某些物種所特有的,如鸚鵡羽毛中的紅、橙、黃色色素,王企鵝和馬克羅尼企鵝羽毛中的熒光黃色β-防御素,蕉鵑羽毛中的銅尿卟啉紅色色素等。
白鷺(馮爾輝/攝)
用美麗的羽毛來尋求配偶似乎是鳥類的天性,可是為什么雌性鳥類的羽毛相較于雄性鳥類更加“樸素”呢?這就是進化上的“用進廢退”原理。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雌性鳥類的羽毛顏色無用武之地,控制羽毛顏色艷麗的基因也就丟失或者失活了。另外,雌性樸實的羽毛,也有助于它們和幼雛隱蔽,不容易被天敵發現。
出品: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監制:戰釗
策劃:宋雅娟
制作:張佳興
資料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素材:鳥網
攝影:木易先森、北煤老郭、贈人玫瑰、能干、樂攝天下、愛好者老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