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港口:區塊鏈技術助雙循環“貨暢其流”

        科技日報 2021-04-16 23:15:02

        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山東港口日照港完成的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8.4%,實現首季開門紅,跑出了牛年港口發展加速度:新增“日照港—武安”礦石敞頂箱班列,完成集裝箱同比增長13%;火車作業連續4次刷新單班卸車紀錄,4次刷新晝夜卸車紀錄;累計刷新各項生產紀錄59項。

        這是山東港口應用區塊鏈技術帶來的新變化。

        山東港口集團總經理李奉利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區塊鏈在港口航運貿易、供應鏈金融等多個領域都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應用前景。立足新發展階段,山東港口通過應用區塊鏈技術,升級山東港口集團業務運作及發展模式,打破傳統物流貿易交易模式信息與數據壁壘,破解運營效率低、港口業務‘融資難’等痛點、難點、堵點,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雙循環’,強化外聯內通,打造新型智慧港口,提升港口業務鏈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為我國智慧港口建設做出積極探索。”

        區塊鏈賦能港口金融創新

        長期以來,“融資難”一直困擾著來港口辦理業務的客戶,也影響了港口業務發展。過去貨物在港上,客戶有資金需求卻無法從銀行申請到貸款,銀行有資金也不敢給客戶放款,究其原因,是傳統貿易融資活動中存在著貨權不清、重復質押、一貨多賣等風險。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來日照港辦理業務的劉經理說:“山東港口日照港物流區塊鏈平臺發布后,我們在平臺上進行認證,以電子倉單為標向銀行申請貸款,線上審批、線上放款,2天內資金即可到賬,方便又快捷,我們非常滿意。”

        區塊鏈技術基于不可篡改、可溯源的特性,能夠實現供應鏈金融體系的信用穿透。山東港口科技集團副總經理張文軍說:“區塊鏈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記賬技術,可追蹤大宗商品倉單的物流、庫存、交易、融資等全周期數據,集聚港口、銀行、船貨代等各方信息,以真實貿易為背景,解決了融資業務中全程‘控單、控貨、控資金、控風險’的核心問題。”

        用區塊鏈技術打破數據壁壘

        傳統外貿鋼材出口業務需先將外貿鋼材運抵至海關監管貨場,待通關后再從貨場運抵岸邊裝船。當用區塊鏈技術將出口鋼材企業貨物、港口裝卸、外輪理貨等關鍵節點信息從數據源頭直接上“鏈”后,海關便可與各監管方簽訂智能合約進行嚴格把控,明確企業責任。

        “山東港口依托港口信息、技術資源優勢,找準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智’擊港口業務發展中的痛點難點,用‘區塊鏈+港口’打破數據壁壘,減少物流中間環節,進一步提升港航物流金融業務整體運營效率,助推港口在金融、流通、裝卸、商貿交易領域實現轉型升級。”張文軍說。

        區塊鏈技術在山東港口日照港鋼材業務場景成功應用后,外貿鋼材直接運抵岸邊即可全票通關進行裝船,省去了鋼材運到港內監管場所的環節步驟。日照港嵐山公司倉儲二隊隊長肖偉說:“我們開啟‘邊運抵邊裝船’的鋼材直裝船出口作業服務新模式后,裝卸效率提升的同時,也減少了港內場地占用,節省了二次轉倒費用。經測算年可節省轉倒費用百余萬元。”

        新技術催生新業態

        “此舉打破了傳統物流貿易交易模式,每年為木材產業鏈下游客戶壓減不小的成本。”談起港口物流區塊鏈平臺的上線效應,肖偉解釋說,這得益于山東港口科技集團日照公司在全國沿海港口首次嘗試建設的區塊鏈木材業務服務平臺。

        “當下游買家在上游木材船到港后第一時間即可從平臺獲取相關信息,并與木材貨主聯系買賣事宜,打破了貨物信息壁壘,實現了單一來源到多元化市場的轉變,構建起了互信、透明、可追溯的港口服務新業態,延伸以港口為核心的產業鏈條,實現了港口與產業的有機聯動。”肖偉說。

        張文軍表示,港口物流區塊鏈平臺的上線,正是“區塊鏈+平臺經濟”珠聯璧合,必將進一步打造以港口為核心的供應鏈體系,發展港口主導、整合上下游供應鏈的物流業務,建設供應鏈港口。(王健高)

        關鍵詞: 山東 港口 區塊 技術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