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我國種業翻身仗將取得重大突破

        光明網 2021-04-22 15:30:05

        “未來10年,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將取得重要進展,糧、油、棉、糖、肉、蛋、奶等重要農產品供給明顯增加,稻米產量穩定增長,消費穩中有增,小麥產量穩中有增。”4月20日,2021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在京召開,會上發布了《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1-2030)》。

        提質增效,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7億畝以上

        報告預計,未來10年,我國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應保障更加有力,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明顯優化,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顯著提升。

        隨著“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深入實施,耕地數量保護和質量提升得以進一步強化,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7億畝以上,建成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將達到10億畝左右;種業翻身戰將取得重大突破,主要糧食作物單產水平提高明顯,單產增長成為產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未來10年玉米、大豆單產水平與基期(2018-2020年3年平均值)相比分別預計提高21.2%和14.9%;玉米、豬肉、奶類等重要農產品產量年均增速在2.0%以上。

        主糧無憂,中國人飯碗端的穩

        小麥和稻米是我國居民的主要口糧,《報告》顯示,未來10年中,兩大口糧產量在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將有所增長。在未來,稻谷播種面積將逆轉縮減趨勢,在種子技術突破和建設高標準農田的支撐下,單產呈提高趨勢,產量穩步增長,預計2030年稻谷產量達到22248萬噸,以2018年-2020年3年平均數為基期,未來年均增速0.5%。

        未來10年,小麥播種面積可能會出現先增后穩的局面,單產水平繼續提高,預計2030年小麥總產量將達到13579萬噸,較基期增長2.0%。小麥國內總消費量保持增長態勢,2030年將達到14120萬噸,較基期增長6.7%。小麥進口量將從展望初期的高位持續回落,預計2030年降至528萬噸。

        未來玉米產需缺口將逐步縮小,國內玉米供求關系由趨緊逐步向基本平衡格局轉變。10年中,玉米播種面積預計將增加3854萬畝左右。 同時,單產水平隨著農田基礎設施持續改善、種業創新及技術推廣應用等逐漸增長,預計年均增長1.8%。2030年,全國玉米產量預計達到3.32億噸,年均增長2.4%。

        結構優化,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穩步提升

        報告預計,2021年我國農業種植結構不斷優化,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穩步提高。禽肉、牛肉、羊肉、奶制品、水產品產量穩中略增;油菜、花生和特色油料的種植面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蔬菜產量約7.22億噸,商品產量5.50億噸,水果總產量估計達到2.79億噸,基本可滿足城鄉居民健康膳食需求。 報告指出,未來10年,蔬菜生產增速放緩,價格波動呈上漲態勢。預計2021年生產量達7.38億噸,2025年和2030年將分別達到7.67億噸和7.98億噸。其中,綠色生產新技術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將成為推動蔬菜產量增長的重要動力。

        2020年我國牛奶產量增幅創10年來新高,奶制品加工量增加。報告預測,到2030年,我國100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比重將達到80%,泌乳牛單產水平將突破10噸,奶類產量達到4389萬噸;奶制品消費總量持續增長,消費結構明顯轉變,消費量將達到6933萬噸,奶制品人均消費量打47.90千克,低溫奶制品和奶酪增長明顯;奶制品進口持續增加,達到2563萬噸,年均增速3.5%,明顯低于過去10年9.9%的年均增速;生鮮乳需求將持續旺盛,生鮮乳質量分級、優質優價體系將逐步形成,生鮮乳價格將保持高位水平。

        2021年,我國生豬產能恢復,存欄將恢復到常年水平,豬肉產量將達到4927萬噸,比上年增長19.8%;隨著產能恢復,豬肉、禽肉進口量分別預計比上年減少13.4%和35.5%。(光明網記者宋雅娟)

        關鍵詞: 未來 10 我國 種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