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全面啟動活動在東莞舉行,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松山湖未來學校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同步啟動建設,預計總投資超1000億元。
活動現場,趙忠賢等18位院士專家受聘擔任科學城顧問,8個高端制造、新材料等領域的創新項目集中簽約,將進一步推動構建松山湖科學城的“四梁八柱”,形成“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創新全鏈條,重大科技設施、重大科研平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新型研發機構、科技型龍頭企業、高端創新人才、高品質城市配套、一流創新環境等創新要素集聚。
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批復同意東莞松山湖科學城與深圳光明科學城共同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這也是全國第4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標志著松山湖科學城成為承載國家科技戰略的新平臺。
目前,中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一期項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創新平臺已經入駐東莞松山湖科學城,集聚了1000多名科研人員,眾多科技成果在東莞實現轉移轉化。
今年3月,東莞發布了《關于加快松山湖科學城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聚焦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科技人才、科技金融、營造創新環境等7大方面,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其中,在支持人才創新創業方面,對引進的人才團隊給予資金支持,并根據《松山湖科學城人才社區建設規劃》3年內完成住房建設5000套,今年內首先完成600套人才房的交付。目前,松山湖高新區已累計吸引各類人才近10萬名。
“松山湖高新區經過20年的發展,目前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就是由高新區到科學城的發展階段”,東莞市委常委、松山湖黨工委書記劉煒表示,松山湖將重點推進發展定位和發展內涵、城市品質、產業結構、高端創新資源集聚能力、輻射帶動能力、干部素質能力“六個提升”,推動松山湖高新區實現由園到城的“蝶變”。
接下來,松山湖科學城將依托散裂中子源等大裝置、大平臺高端創新資源,重點突破材料、信息、生命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7大產業,打造灣區先進制造核心引擎。(總臺央視記者羅平章 陳杰雄)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