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透視眼” 快速定位海底電纜故障

        科技日報 2021-04-26 12:45:04

        4月20日,在浙江省舟山市魚山島海域,通過剛剛投入使用的磁矢量海纜故障檢測裝置,海纜檢修船成功獲取海底電纜運行數據。該裝置就像是海纜運維人員的“眼睛”,能夠捕捉海底磁場信號,診斷海底電纜運行狀態,實現故障快速定位,提升舟山群島供電可靠性。

        浙江舟山群島海域面積2.08萬平方公里,海底電纜總長達1385公里,各個常住人口島嶼間主要通過海底電纜實現聯網通電。在東極島等偏遠海島,海纜一旦被船只錨斷,全島就可能陷入數十天的停電,嚴重影響生產生活。

        磁矢量海纜故障檢測裝置為長約1米的火箭狀設備,通過數據纜線與檢修船相連。當海纜檢修船在海面上拖動著該裝置航行時,水下的檢測裝置持續采集海底電纜發出的磁場信號,將電磁場數據回傳至電腦終端,并根據算法自動得出海纜電流數據及其位置信息,實現海纜精準定位。

        與傳統檢測裝置用線圈作為傳感器相比,磁矢量海纜故障檢測裝置的傳感器是矢量磁力儀,能夠實時顯示與電纜的相對方位,修正船只測量路線,相當于多了個“智能導航”。“就像是隔著幾十米的海給海底電纜做‘核磁共振’,根據水下成像精準找到海纜異常點。”該裝置研發技術負責人張磊表示。海纜打撈搶修,第一難在故障定位,廣闊的海域、復雜的海況以及水文變化給海纜打撈搶修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目前國際上海纜平均修復時長在42天左右,海纜故障定位往往要一周以上,利用磁矢量海纜故障檢測裝置,尋找海纜故障點能縮短一半左右的時間,大幅提升海纜檢修效率。”張磊介紹。(記者黃筱)

        關鍵詞: 海中 透視 快速 定位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