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由褚曉莉創(chuàng)作,邵大箴題款,李俊峰提供。
提到中藥炮制學,就不能不提一本著作——《雷公炮炙論》,這本書是中國歷史上對中藥炮制技術(shù)的第一次總結(jié),奠定了中藥炮制學的基礎(chǔ),它的作者是雷斅。
蹤跡難尋
關(guān)于雷斅,有幾種不同記載:明代的徐春甫認為雷斅是黃帝時期的大臣,北宋的蘇頌認為雷斅是隋代人,明代的李時珍則認為雷斅是劉宋時期人,眾說不一。
因為雷斅所寫的書名為《雷公炮炙論》,有人據(jù)此猜測,雷斅會不會是雷公呢?雷公是上古時期大名鼎鼎的人物,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雷公與黃帝對答,討論了臟腑理論、經(jīng)脈理論、色診、脈診等,但并未談到中藥炮制這方面的內(nèi)容。而且,黃帝時期,文字尚未產(chǎn)生,雷斅就是雷公這種說法似乎并不正確。北宋時期,蘇頌所編寫的《本草圖經(jīng)》一書中,在介紹滑石這味藥時,后面寫道:“然雷斅雖名隋人,觀其書乃有言唐以后藥名者,或是后人增損之歟?”大意是說,雷斅雖說是隋朝人,但看他的書里面記載了唐以后的藥物名稱,也許是后世有人增減了原書的內(nèi)容。宋朝距隋朝相對年代接近,所以蘇頌的話應(yīng)當有一定可信度。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認為雷斅并不是黃帝時期的雷公,而是劉宋時期的人物。
由于雷斅的生平難有定論,因此《雷公炮炙論》的成書時間也成了懸案。有人據(jù)《本草圖經(jīng)》所載,認為成書于隋朝(581—618),也有人依據(jù)其他中藥書、煉丹史料等的記載,認為這部書成書于南北朝劉宋時期(420—479),五代時期(907—923),北宋時期(960—1127)等。但是,每一種證據(jù)又都不完備、不充分,大家對這些證據(jù)理解也不同,造成許多疑義。
炮炙十七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
上一篇:脾胃虛弱 飲食顧護
下一篇:醫(yī)家與畫家的奇緣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