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癲癇,給腦中植入“反導系統”

        科技日報 2021-04-28 15:45:04

        電極片植入大腦的模型。受訪者供圖

        4月26日,記者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浙大二院)獲悉,經過一個月的術后跟蹤觀察,首位在浙大二院接受我國自主研發的閉環神經刺激器植入手術的癲癇患者已順利出院。

        2010年,浙江大學腦機接口團隊開始探索閉環神經刺激器的自主研發與臨床轉化。今年3月18日,經過醫院人體研究倫理審核、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后,浙大二院神經外科張建民、朱君明團隊完成了該研發成果的首例植入手術。手術患者的順利出院,意味著我國腦機接口臨床轉化研究在難治性癲癇診治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公開資料顯示,我國約有1000萬癲癇病人,其中,難治性癲癇占比為20%—30%。“此次接受閉環神經刺激器植入手術的患者,癲癇病史長達19年。每個月癲癇發作高達20到30次,每次發作時情況都比較嚴重,而且長期服藥效果不佳。”朱君明介紹。

        “閉環神經刺激器目前主要應用對象是難治性癲癇患者,與傳統癲癇灶切除手術相比具有無需開顱的優勢,填補了臨床上諸如雙側海馬硬化等無法通過傳統手術切除病灶的治療空白。” 張建民補充道,與迷走神經刺激術、腦深部電刺激術等其他神經調控治療技術相比,閉環神經刺激具有按需精準刺激、閉環調控與自動預警等優勢,對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具有良好的效果。

        據介紹,這一閉環神經刺激器猶如“反導系統”,可實時監測患者腦電活動情況,并自動識別癲癇等疾病的特征性腦電,在疾病發作前或剛一發生即產生“報警”,同時自動激活脈沖發生器給予精準電刺激,從而對癲癇等疾病的異常腦電產生抑制效果。

        “手術次日該患者就下床活動了。一個月來,閉環神經刺激器運行良好,有效檢測到多次明確的癲癇發作起始腦電信號,并予以及時的精準刺激,有效阻斷了隨后可能出現的癲癇大發作過程,患者臨床上未出現癲癇樣抽搐癥狀。”朱君明介紹。

        截至目前,國際上僅有美國一家公司的閉環神經刺激器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相比國外同類產品,浙大二院研制的閉環神經刺激器可通過藍牙充電,使用壽命約為10年,且體積小、重量輕。

        張建民表示,團隊將繼續對手術患者進行后期隨訪,評估長期療效,并進一步開展多中心、大樣本臨床試驗,以期該技術能夠早日推廣,為我國廣大難治性癲癇患者的治療帶去安全有效的全新治療方法。(洪恒飛 方序 朱俊俊記者江耘)

        關鍵詞: 治療 癲癇 中植 反導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