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城市里過上美好生活

        《中國科學報》 2021-04-29 22:00:03

        “人們來到城市里是為了生活,住在城市里是為了過上美好的生活。”這句亞里士多德的名言深刻道出了美好城市建設和人居環境的重要意義,也契合當前我國城市化的發展階段。

        “如果說城市化上半程是土地的城市化,追求數量和規模;那么下半程則是人的城市化,追求質量、環境。美好的人居環境建設是高質量城市化發展的重要目標與內容。”近日,在清華大學舉辦的“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21春季論壇”上,中國城市百人論壇秘書長(執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表示。

        要建設什么樣的人居環境?城市化發展面臨怎樣的矛盾?要重點關注什么?來自地理、規劃、環境等領域的專家學者開展了廣泛探討。

        規劃:城市之前奏

        進入21世紀,人類發展面臨人口資源的巨大挑戰,科技革命、人居環境成為兩大主要科學難題。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吳唯佳表示,關于人居環境,城市化、創新經濟、新生活方式協同的空間格局、包容性發展等是重點突破領域。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國力認為,高質量的空間布局是決定高質量城市化的重要前提。

        在他看來,未來城鎮化空間布局的調整優化,首先應穩定城鎮化的速度和規模,避免在疫情等沖擊下減速甚至局部行業領域“熄火”;其次要調結構,引導城鎮化格局與資源稟賦、開發強度、發展潛力相適應;再者要完善功能配套,因地因時制宜,多種形態并舉;最后是注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協同。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黨委書記楊開忠也表示,中國將進入“新型城鎮化2.0”時代。在這個階段,城鎮化過程中將出現勞動力高度短缺的現象,且城鄉收入由相對差距縮小轉變為絕對差距的縮小。

        他指出,現在土地城鎮化不足是城市商品房價格過高的最主要原因。“面向城市化,加速土地城鎮化勢在必行。”

        中國科學院大學國家土地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董祚繼特別提到了“城市更新”。他表示,城市更新就是通過重建、修復、活化、保育等手段,實現城市物質、文化、社會等全方位的更新和提升。城市更新的方式有全面改造(拆除重建)、微改造(局部拆建)、綜合整治(不拆建、局部修繕)。

        董祚繼以廣東“三舊改造”實踐為例指出,城市更新與新增建設用地、傳統城市空間規劃之間有較大差別,推動空間規劃和用地的制度創新,才更有利于實施城市更新。

        綠色:城市之底色

        “反思過去,空氣污染、土地利用、能源消耗、藍綠空間破碎等城市病依然嚴重,這也是城鎮化發展的困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直言。

        綠色正在成為人們理想城市的底色,生態也正被人們廣為重視。

        “生態功能作為城市群與都市圈發展的重要功能正進一步凸顯。”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區域與城市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方創琳從城市群與都市圈建設角度指出,我國城市群的經濟總量占全國的80%,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問題的解決有助于中國整體問題的解決。留足生態空間,優化生產空間,建設既富又美的美麗型城市群是未來的建設方向之一,要強化創新驅動與低碳引導,突出關注城市群空間擴展引發的生態環境效應。

        3月15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看來,中國工業化比西方晚了100年,但“碳中和”承諾只晚了10年,這是非常有沖擊力的轉型,必然也會影響未來的城鎮化。

        他指出,未來城市碳減排應關注能源結構減碳、地質空間存碳、生態系統固碳、市場機制融碳。“協同管理需要一個過程,要建立全口徑的評估,全面地跟蹤。”

        市民:城市之主體

        人,是城市的主體,也是城市幸福感的感受主體。因此,市民化是城鎮化的首要任務。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葉裕民認為,市民化是指在城鎮化、非戶籍人口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尊重非戶籍人口的基本人格,滿足人性的基本需要,保障其城市權利的過程。

        “通過測算,中國的市民化水平非常低。”葉裕民指出,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很多地方普遍把戶籍制度改革作為市民化的指標,而忽略了關鍵的公共服務均等化。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長肖金成指出,城鎮化有其自身規律,如今很多農民工回到了農村,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窗口期或機遇期已經失去。下一步是提高城鎮化的質量,就是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讓他們和城鎮居民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

        新型城鎮化正在走向“2.0”時代,中國加速土地城鎮化也勢在必行。專家們一致表示,未來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許多挑戰和困難,要加強理論研究和經驗總結,共同推動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韓揚眉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