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偵女警蔡云:在指紋“迷宮”中破解真相

        中國新聞網 2021-05-08 13:30:04

        蔡云在進行指紋比對。 李南軒 攝

        凌晨3點,蔡云的手機響了。

        “蔡云,這里發生了命案,我們在現場采集了指紋,需要你來進行指紋比對。”

        “好的,我馬上來。”

        掛掉電話后,蔡云顧不得看一眼熟睡的家人,迅速做好出門準備,一頭扎進濃濃的夜色中。

        這是福州市公安局倉山分局刑事偵查大隊刑事科學技術室科員蔡云的日常一幕,也是所有刑偵技術民警的工作縮影。

        從蛛絲馬跡中尋找破案證據

        提起刑警,許多人眼前浮現的是他們在現場抓捕犯罪分子的“硬漢形象”,但在警方順利破案的過程中,離不開像蔡云這樣抽絲剝繭尋找真相的技術民警。

        “遺留在犯罪現場的痕跡有很多,而指紋是技術警員破解真相的‘武器’之一。”蔡云對記者表示,想要用好這一“武器”,需要十足的耐力與眼力。

        記者了解到,想要比對一枚指紋,首先要通過電腦系統在指紋庫中進行第一輪比對。經系統篩選后,相似度較高的指紋仍會有100到200枚左右。這時,便需要蔡云一枚一枚地進行人工比對。

        為成功比對出一枚指紋,蔡云常常連續幾個小時坐在電腦前,全神貫注地盯著屏幕上黑白的指紋圖片,而這些指紋基本都是彎曲、模糊、變形的指紋、掌印。

        蔡云在進行痕跡比對。 李南軒 攝

        指紋圖片經過放大后,屏幕溢滿了渦旋狀的圖案,令人產生強烈的眩暈感,唯一帶有色彩的就是小如米粒的特征點。看得眼睛酸澀、頭腦脹痛時,蔡云會滴一滴眼藥水繼續比對。“早點比對出指紋,才能早點找出真相。”

        憑借這份與犯罪分子爭分奪秒的責任感,從事刑偵技術崗位25年來,蔡云曾通過一枚指紋,破獲了積壓14年的命案。她直接參與認定犯罪嫌疑人900多名,出具痕跡檢驗鑒定書400多份,為零口供破案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支持。

        “這份工作雖然很辛苦也很枯燥,但我覺得值得。特別是當我提供的證據可以將嫌犯繩之以法的時候。”時至今日,蔡云對工作仍是熱情滿滿:“對我來說,打擊犯罪,伸張正義,就是我工作的成就感。”

        懲兇追惡的勇氣源于初心

        令記者意外的是,看上去恬靜文雅的蔡云,是主動申請加入刑警隊伍的。在成為技術民警之前,她甚至從事過刑警重案隊崗位。

        “我還記得在重案隊時接觸的第一例命案,那是一具高度腐爛的尸體。”談及此事,蔡云的神情十分淡然,與記者略顯詫異的神情產生明顯的對比。

        主動加入刑警隊伍,面對命案毫不露怯,拼盡全力懲兇追惡……蔡云有著一般女孩沒有的勇氣,而這份勇氣來正來自于她的初心——成為一名守護百姓平安的警察。

        “小時候,自己就被電視劇中勇敢無畏的刑警形象所吸引,所以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刑警。”蔡云露出一絲微笑,“25年了,我還是很熱愛這個崗位。”

        近年來,隨著法治中國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刑事科學技術引領案件偵查方向的作用愈發顯著。

        蔡云明白,自己所要擔當的職責將愈加重要。對此,蔡云不斷更新“儲備”,學習最新的刑偵技術,絕不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現象發生。

        如今,48歲的蔡云已經是警務技術二級主管,高級工程師。她曾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獲個人嘉獎4次,2019年被評為年度“福州好人”、第三季度“福州警星”,并被授予“倉山區敬業奉獻道德模范”等稱號。

        而曾被評為“全省勘驗檢驗鑒定能手”的蔡云還有個十分威風的綽號——“痕跡捕手”。這位“捕手”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將這份堅守的信念與比對指紋的技巧傳給自己的“徒弟”們。

        “正義永不會缺席。我們也會一直守護著‘大家’。”采訪一結束,蔡云又坐回那張小小的電腦椅,繼續著自己的指紋鑒別工作。那些黑白圖片倒映在她眼眸里,映襯出她對技偵工作的熱愛與執著。(林玲 曾路淇)

        關鍵詞: 刑偵 女警 蔡云 指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