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悉尼5月17日電(李馨宇)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研究人員說,他們對桃金娘銹病致病真菌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繪制出了完整的基因組圖譜。這將有助于研究真菌侵襲和感染桃金娘科植物的路徑,并找到抗病方法。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科學雜志《G3:基因、基因組、遺傳學》上。
鑒于桃金娘銹病致病真菌基因組的龐大,研究團隊使用高性能計算機來進行測序和組裝。結果顯示,這種真菌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真菌基因組,包含10億個堿基。
領導這一研究的悉尼大學佩里·托拜厄斯博士介紹,這種源于南美洲的真菌基因組之所以如此龐大,是因為它含有大量的轉座因子(即可移動的遺傳因子),這是基因中不穩定的區域,可以引起新的突變。研究人員認為,大量的轉座因子使這種真菌能夠感染并適應新宿主。
研究人員說,了解基因組對研究病原體非常重要。這種真菌的基因組被破譯后,研究團隊開始利用其來了解哪些病原體基因和哪些宿主基因在感染的最初階段發生了相互作用,以便于找到方法幫助植物抵御這一真菌病害。
桃金娘銹病是一種真菌病害,自10年前傳入澳大利亞后,在東部沿海地區傳播廣泛,已導致包括番石榴等3種桃金娘科植物在當地瀕臨滅絕,新西蘭的一些桃金娘科植物也深受其害。據悉,全世界有約5500種植物可能受到桃金娘銹病的影響。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