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5月20日電(記者張夢然)美國遺傳學家團隊近日首次在非人靈長類模型中,實現了對一種名為PCSK9基因剪接位點的高效精準編輯。這一成功意味著,只需單次注射,便可持久抑制肝臟中PCSK9基因的表達,其為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并極大地推動了單堿基編輯技術的臨床轉化應用。研究報告19日公開于英國《自然》雜志網站。
人們熟知的CRISPR-Cas9工具被認為存在安全性和效率較低下等問題,而新型單堿基編輯器ABE的出現,克服了以上弊端,使高效精準的基因編輯有望實現。這一利器此前已在小鼠模型中取得一定的成績,不過在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中,該工具仍存在一些不明確性,嚴重影響了單堿基編輯技術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
美國Verve Therapeutics醫療科技公司由世界級心血管遺傳學家和基因編輯先驅創建,此次,科學家塞卡爾·卡西里森及其團隊利用單堿基編輯工具ABE和脂質納米顆粒,實現了非人靈長類模型中PCSK9基因剪接位點的精準編輯。研究人員在將單堿基編輯工具ABE8.8用于對PCSK9基因剪接位點的編輯后,實現了對PCSK9表達的持久“關閉”。目前已知,這一基因在膽固醇和脂肪酸代謝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團隊在食蟹猴原代肝細胞中證實了其有效性,實驗中的食蟹猴并無其他肝功能異常和健康異常。該結果表明,在非人的靈長類動物中,通過脂質納米顆粒遞送的ABE單堿基編輯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在另一項研究中,瑞士蘇黎世大學與荷蘭瑪西瑪公主小兒腫瘤中心的聯合團隊,同樣借助于脂質納米顆粒遞送的ABE系統在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中實現了肝臟組織中PCSK9基因的精準編輯,有效降低了PCSK9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這些成果將推動單堿基編輯治療下一步的臨床轉化,同時為未來心血管疾病和肝病的預防治療工作打開新的大門。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