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正式公布。其中,“十四五”規劃指出,未來五年將是“碳達峰”關鍵窗口期,并將數字經濟、新能源、創新作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三大支柱。
可持續發展是必選題
碳達峰、碳中和加速了可持續發展,施耐德電氣作為全球最早的關注可持續發展的公司之一,早在2005年就推出了“施耐德電氣可持續發展影響指數”,并堅持執行和迭代,積累了深厚的經驗。“施耐德電氣一直把可持續發展作為戰略核心。我們的經驗表明,可持續不是成本,而是投資?!笔┠偷码姎飧笨偛猛鯘嵄硎?。
王潔介紹,在施耐德電氣看來,可持續發展已經是必選題,而不是選擇題。施耐德電氣一直把可持續作為戰略核心,可持續的理念直接決定了業務發展方向、生態圈搭建思路、公司治理舉措等方方面面。
此外,她表示,可持續發展是投資,不是成本。“通過數字化創新的技術和產品,我們能夠幫助企業在提高效率的同時實現減排,并開拓更多綠色業務機會,從而促進高效和可持續的同步發展。”據介紹,通過把可持續融入到業務當中,目前施耐德電氣已經實現了綠色收入占比達到70%以上。
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王潔看來,可持續發展需要生態圈,單個企業無法獨善其身。無論是整個社會層面的協調、技術層面的配合、產業鏈層面的分工,還是龍頭企業對中小企業的賦能帶動等,都需要生態圈加強合作,彼此賦能。
數字化是推進可持續的最佳武器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北京工業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潘家華看來,碳中和表面看是約束,實際上也是歷史機遇?!罢拈L期政策意味著未來發展方向明確。企業應利用創新把握機遇,化被動為主動,塑造未來發展的競爭力?!?/p>
由于新能源與電氣化受到行業限制,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數字化是促進碳中和的最佳工具。尹正表示,“數字化提供了能耗衡量和分析的基礎,并通過整合管理降低能耗,同時促進了新能源和循環經濟的發展。”
峰會上發布的《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高管洞察》報告,也證實了這一觀點。該報告顯示,94%的企業愿意使用數字化進行碳治理。
當前,中國正在進入經濟和社會全面數字化轉型階段,而2021年正是開局之年。在清華大學教授陳煜波看來,與之前某個企業推動數字化轉型相比,現在政府也在積極推動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其次,數字化正從互聯網領域向傳統行業推進。不僅如此,數據正成為新的生產要素,將催生大量新場景和新商業模式出現。(宋雅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