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電能替代的大背景下,電力需求持續增高。我國目前已經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輸電網絡,運行總里程近150萬公里。然而與此同時,每年因為電阻損耗的電量也高達2千億千瓦時。因此,如何提高輸電線路的導電率、降低線損成為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
架空線路的導電率的高低直接影響了輸電損耗。通過硼化、稀土化技術,我國已經將鋁導體的導電率由59%提升至61%,但在保證強度下進一步提高導電率方面遇到了困難,難以實現強度和導電率的協同提升。
針對這一問題,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河北電科院)技術團隊經過長期研究,近日發明了一套高導電率硬鋁導線制備新技術,并在理論、材料、工藝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該團隊首次提出富鐵相析出提高導電率的新方法,并發明了低成本高導電率硬鋁導體材料制備方法、鋁溶液凈化系列技術和節能型鋁絲制備技術,從而突破了原料純度高要求技術瓶頸,完成了低成本穩定生產63%導電率(IACS)高導電率硬鋁導線的技術攻關,實現了導線穩定化工業生產和工程應用,節能降耗和降低成本效果顯著。
“我們就是要進一步提高導線的導電率,進而降低輸電線路損耗。這些年,我們聯合華北電力大學、遠東電纜有限公司等校企單位,依托河北省輸變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輸變電安全與節能材料實驗室,通過產學研聯合攻關,發現了元素配比影響導電率的規律,掌握了提高強度和導電率的導線制備工藝,并取得了成功。”該項目負責人、河北電科院高級工程師馮硯廳表示。
據了解,河北電科院開展“高導電率硬鋁導線研究及應用示范”技術研究,攻克了以99.7%電工鋁錠生產63%IACS 高導電率硬鋁導線的技術難關,與采用99.85%高純鋁錠為原料相比,生產成本下降15.5%,和普通導線的生產成本相當,實現了工業化生產。
供電企業使用該技術生產導線,降本增效成果顯著。該技術的應用示范線路效益顯著,近3年降低線損避免經濟損失4809.61萬元。以2020年發電量計算,技術成果的投入使用,可減少線路損耗約23.8億度,相當于節約煤炭71.5萬噸,減少碳排放262萬噸,對建設環保型經濟意義重大。(陳彬)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