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拿下諸多“中國第一”只是開始

        科技日報 2021-05-25 00:45:04

        在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有一片巨大的工地,師生們親切地叫它“大裝置”。

        這是我國地震工程領域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大裝置”建成后,將大幅提升我國防災減災原始創新能力和全社會減輕自然災害風險能力,為保障土木、水利、海洋、交通、能源等重大工程安全提供重要支撐。

        大科學裝置黨支部是“大裝置”建設的核心團隊,這是一支平均年齡只有36歲的“黨員突擊隊”。自2018年成立以來,黨支部連續解決了相關重大技術問題40余項,使“大裝置”的技術指標和綜合性能進入國際同類裝置領先行列,切實提升了我國在國際地震科研領域的話語權。

        這是黨引領天津科技發展的一個縮影。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海河之畔的天津,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篳路藍縷、薪火相傳,不斷向世界科技前沿發起挑戰和沖擊。

        肇始圖興,吹響科學進軍的號角

        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天津便率先舉辦了盛大的“工程師節”。來自全國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齊聚天津,第一次以主人翁的身份迎來自己的節日。

        天津吸引了全世界炎黃子孫的目光,一大批海外科技精英懷著愛國情懷和挑戰精神赴“天津之約”,開啟了“科技報國”的圓夢之旅。

        那時的天津科技工作者在津沽大地上,培育出一批“中國第一”的碩果:820型電子顯像管、40馬力柴油機、24階電子模擬計算機等重大關鍵成果的接連取得;中國第一輛無軌電車、第一臺全齒輪車床、第一根國防用航空鋼絲繩、第一支中空纖維膜組件等工程技術成果的相繼問世,無不鞏固著天津作為中國重要綜合性工業基地的地位,強力推動著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更有離子交換樹脂合成和太陽電池開發的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封鎖與壟斷,為“兩彈一星”重大工程作出了天津科技人的貢獻……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勝利召開。“科學的春天”讓天津重新泛起了萌萌春意。“崇尚科學、尊重人才”蔚然成風,一系列創新舉措支撐著“科技興市”的宏偉藍圖,大踏步推進科技進入經濟主戰場。從科研基地到科貿一條街,再到奇跡般崛起一座高新技術產業新城。天津在建設創新型城市和高水平研發轉化基地的進程中,不斷將“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實踐推向全新的高度。

        進入新時代,天津始終堅持著黨對科技工作的全面領導,著眼全局、服務大局,從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升級版”,到建設國家自創區、人工智能試驗區成為創新驅動“主陣地”,從擴大“一帶一路”科技合作“朋友圈”,到支撐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頂梁柱”,天津科技人以打造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為目標,堅定不移地走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之路。

        奮進突破,打造自主創新高地

        2020年3月20日,國產操作系統揚帆起航,麒麟軟件總部正式落戶天津,致力于打造國產操作系統。麒麟軟件有限公司副總裁李佩江表示:“麒麟軟件將在5年內投入百億資金、構建萬人規模團隊,推動操作系統國產平臺適配優化、多平臺同源支持、內生安全機制、云端融合、高可用集群等關鍵技術方向取得重大突破,著力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全力承擔信創等重大工程,在構建國家網絡空間安全體系等重大建設中發揮領軍作用。”

        不只銀河麒麟操作系統,天津以挑戰世界科技前沿為目標,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光學自由曲面制造、生物活性材料、組分中藥等領域均處于國際先進水平;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酵母長染色體精準定制合成等重大原創性成果不斷涌現;225MN重型臥式鋁擠壓成套裝備、嵌合CD19受體T細胞免疫治療、人工心臟、光伏用12英寸硅片、智能磁懸浮透平真空泵技術等一批最新科研成果,不斷突破國外壟斷,刷新世界之最,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

        綴點成線,作為天津信創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域,經過多年發展,濱海高新區信創產業形成全鏈布局,已形成飛騰—麒麟—長城—曙光“PKGS信創包”整體方案供給能力,構建起覆蓋“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服務器”的國產化產品鏈條,集聚上下游創新創業企業1000多家,信創產業整體營業收入規模接近460億元。“十四五”期間,濱海高新區將按照“龍頭引領—產業集聚—生態營造”的思路,全力建設“中國信創谷”,著力強化在產業基金、人才集聚、研發創新、配套服務等方面系統集成造谷,打造千億級信創產業集群,將“中國信創谷”打造為國家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高地。

        天津以承接國家重大需求為為己任,不斷加強系統謀劃和頂層設計,著力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一批津產創新成果和優勢技術,在“南水北調”“嫦娥”探月、“中國天眼”“復興號”“天鯨號”、港珠澳大橋等國家重大創新工程中作出貢獻。新一代超級計算機、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創新平臺,成為服務科技強國建設的重要戰略支點。

        黨建引領,科研成果不斷“由智變金”

        天津市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系統性突破,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五新工程”,打造“科技成果俏津門”品牌活動,建立起以市級展示交易運營中心為核心的高水平技術轉移體系,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法規+意見+配套細則+操作規程”的“四重接力棒”政策體系,打造多層次的技術轉移人才隊伍,大批高校科研成果不斷“由智變金”。

        以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為例,它是清華大學在津成立的派出研究院,以及電子信息學科成果轉化基地。清華電子院黨支部書記王鵬飛說:“建院6年來,清華電子院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專注成果轉化,堅持自主創新、解決‘卡脖子’問題,形成了黨建工作和科創工作融合互動的發展局面。下一步,電子院將以建設高端光電子芯片創新中心、醫工結合創新中心、先進科技創新中心、新一代融合通信與智慧城市創新中心等技術與應用平臺為抓手,努力形成科研與產業發展的‘閉環’,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勢能。”

        歷經百年滄海橫流,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科技實力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天津科技人,必將在新的時代,以新的激情與活力,創造屬于新時代的無上榮光。(陳?曦?劉愛林

        關鍵詞: 天津 拿下 諸多 中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