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璞研究組、李棟研究組和鄧紅雨研究組合作發現α—和γ—皰疹病毒編碼的一類進化遙遠但結構相關的間質蛋白,可以通過一種機制破壞cGAS-DNA相分離而實現免疫逃逸。相關論文在線發表于《分子細胞》。
cGAS-STING通路可識別細胞質中異常出現的DNA(病原感染引入的外源DNA或宿主異常釋放的內源DNA),誘導I型干擾素和其他促炎因子的表達。作為廣譜的細胞質DNA受體,cGAS對DNA的識別沒有序列特異性,因此該通路能夠對多種病原感染作出應答。然而,人們還沒有發現任何病原蛋白通過干預cGAS-DNA相分離來抑制cGAS-STING通路。總體而言,病原微生物對宿主細胞相分離的干預和調控,也鮮有研究報道。
此次,研究人員發現以ORF52(γ—皰疹病毒編碼)和VP22(α—皰疹病毒編碼)為代表的一類病毒間質蛋白,可以對cGAS-DNA天然免疫相分離進行干預和破壞,從而抑制宿主細胞的天然免疫應答。研究結果顯示,ORF52/VP22類型的病毒間質蛋白可以在體外和細胞內有效抑制cGAS-DNA相分離。
而且,病毒顆粒中攜帶的大量ORF52可以在病毒感染早期就作用于cGAS-DNA相分離。研究人員表示,病毒蛋白對cGAS-DNA相分離的抑制作用,并不依賴于病毒蛋白和cGAS的直接互作,而是依賴于病毒蛋白被DNA誘導形成自身相分離的能力。病毒蛋白與DNA的相分離聚集,取決于它們之間的多價互作,而非簡單的親和力強弱。
研究人員還發現,減弱病毒蛋白與DNA的相分離的能力,將會直接降低其抑制cGAS-DNA相分離以及整個通路的能力。而且,病毒間質蛋白對cGAS-DNA相分離的抑制,代表了一種全新的病原—宿主互作機制。(記者唐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大學”的邊界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