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在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科學家們提出,人類應該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接收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咱們也建一個吧?”獲悉這一消息時,他提出了這個建議。
那一年,中國射電望遠鏡的口徑只有25米,他大膽提出,在中國境內建造直徑500米、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從1994年開始,他和團隊成員帶著300多幅衛星遙感圖,翻山越嶺,走遍上百個窩凼,用10余年時間,選到了獨一無二的臺址。
“中國天眼”落成啟用,在2017年10月首次發現了6顆新脈沖星。遺憾的是,1個月前,他因肺癌惡化離開人世,沒能看到這一成果。
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宣布,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將國際永久編號為“79694”的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從此,這顆代表著中國人科學精神和奮斗精神的明星,將在太空繼續守望他為之燃盡一生的“中國天眼”。
“與黨同行——知識分子的紅色記憶”第十七期,共同走進“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的紅色記憶。
出品人:馬振華
總策劃:馬興宇
總監制:宋樂永
策 劃:劉夢 戰釗 潘興彪 宋雅娟 王慶伍 張楠 滕躍升 張蓉 周碩頔 鄒蘭斯
監 制:潘興彪 劉夢
編 導:蔡琳 宋雅娟
制 作: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協 調:彭博 林璐茜
部分資料來源: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
鳴 謝:中國科協調宣部 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